『播客介紹』

欢迎来到“空无一物”,这由三个无业游民发起的一档以赚钱、生活、成长三点为主轴,融入历史、战争、西方文化、投资等视角,结合当下去探讨我们该如何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活(生存)”

播客收听方式:

🎵 2.播客平台搜索 『空无一物』 进行订阅。

(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荔枝fm、网易云音乐)

Vol.22


播客时间轴

07:00 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持续的动力

16:33 粤菜为什么会成为八大菜系之首

23:38 厨师之间的差距可能是书

26:53 情不自禁的热情难能可贵

32:23 永璞的BD超乎想象

38:57 用户体验从触点开始

45:20 lululemon给员工的长期价值

47:35 品牌是多步骤构建的系统工程

50:34 和“良质”在一起,保持美好

54:58 迪士尼的前台与后台

57:03 精准识别好公司的经验之谈

1:01:47 如何持续激励员工?

1:09:19 总结如何做到个人和组织的平衡

1:16:42 职业生涯是指数曲线

  朋友们!

 文末有抽奖哦!


01

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持续的动力



《空无一物》首次揭秘

播客音频的低成本(负利润)录制现场


录音设备:手机。

录音地点:海程或米索的家里。

以前还上过屋顶,去过美容院)


图片


主播状态:开心!


 范米索:

《空无一物》第一次接到很喜欢的品牌的投喂,很开心!而且对方是因为喜欢我们的节目来投我们,就更开心了~ 显然我们不是流量型的播客,没有特别庞大的数据。


他们的合作邀请很有意思,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别的商务在找你投广告的时候, 说的都是诸如“你好,文案接不接?”“我们有xx产品,广告接不接?”“粉丝数据发我一下。”这样的话,其实看多了会很厌烦。


但永璞的BD就真的让你耳目一新,表达也很清晰。首先,表达自己是你的听众,其次抛出自己的产品是什么,我们跟小宇宙有一款联名产品,希望给你们作为播客的粉丝福利,希望你们能和我们合作,一起完成这件事。


我当时看完,不仅对人很有好感,对品牌也很有好感。我还特地发了一个即刻“这样的员工我也想要”。


图片


她对自家产品的热情,你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得到。她没有一上来就给你推销,而是告诉你,自己真的很喜欢这家的冷萃液,并且能够出很多细节。导致你即使没喝过他们的产品,也忍不住很想试一下。


 白一喵:

我看到你的那条即刻了,从你的事例,让我也产生了很多好感。我随后也发了一条即刻,因为这件事唤起了我一个非常美好的记忆。


台北松山有一家茶馆。我那时候在和店员闲聊,发现对方能够说出很多对他们生意的理解和细节,这些没办法通过标准化的培训实现的,因为我的问题太随机了,而且掺杂很多个人的态度和价值。


比如问到店铺的经营策略、定位,没想到店员说了很多细节。如果你对生意没有爱,你是没办法做到如数家珍的。


今天聊“动力”,我的好奇点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才会对他做的事情有热情和动力,以及怎样的环境或者上司,可以催生出这样的一个人。我觉得蛮有趣的。


 范米索:

今天的话题本来是谈【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持续的动力】


大家现在很喜欢拿“社畜”词来形容自己。


社畜听着就很痛苦,做着一摊你不想做、不情愿做的事情,还有可能要996,忍受上司的责备,需要顶着各种业绩的压力,工作中还找不到成就感,或者热情,就只是因为工资而被迫从事这样的职业。这是我理解的“社畜”。


虽然永璞的BD也是打工者,但我在她身上看不到“社畜“的影子,我不觉得她工作的环境或者氛围会让她感到痛苦。


至于,你怎么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持续工作的动力,甚至是帮助你去实现自我价值,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值得探讨的。


身边很多人在一些比较好的大公司工作(大厂、投行咨询公司等等),但真正你问他们工作的时候,他们会面露难色,甚至不想提自己的工作。


我觉得好的工作状态应该是,我谈到你的公司或者是你公司的产品,甚至是你公司的品牌,你会忍不住开始跟我讲你公司的一些东西,你会忍不住主动推销你们家的产品


这样的工作场景,或者整个公司文化,你就能自然而然感受到,这家公司绝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公司。


那天我很好奇永璞为什么能够拥有这样的员工?公司的文化价值是怎么样的?创始人又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当我看到永璞的文化的时候,我瞬间好感爆棚。感觉公司可能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很吸引人的地方,导致他们的员工有这样的热情。


但很多人可能就一直很迷茫,那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passion。一个人如果真的找到属于自己的“热情“,其实他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是会充满动力的。至少那个永璞的女孩,我看到了她的passion。


 白一喵:

以我们三个为例好了,作为独立的人的视角看待事情,可以聊一聊我们的“热情“各自主要的来源。


第一,你的“热情“的核心来源在哪儿?

第二,即便你有核心的来源,维持热情也不容易,还是要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去维持热情的。


你们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02

粤菜为什么会成为八大菜系之首


 范米索:

我有个例子很有意思,关于我之前服务过的西餐厅的客户。


我在餐厅开业之前,给他们内部员工做过一个培训。当时培训的时候,我就在看每个员工的状态和背景。


可能在我们大众理解的范围里,厨师就是炒菜的,很low。但是当时我聊天的主厨,他之前在澳门和日本的米其林餐厅工作过。虽然之前不是主厨,但至少有十多年的米其林餐厅的服务经验以及工作经验。


我跟他聊的时候会发现,他对于厨艺的研究和了解是非常深厚的。


举个例子,我问他怎么会选择做厨师?他其实他当时也是学历不好、没得选。最容易选择的工作肯定是这种服务业。当时他先是去北京的一家餐厅打下手。


他当时的老板对他们不太好,但做菜的师傅对他很好,告诉他很多关于北京的一些菜的历史、特色等等东西。后来因缘巧合,他去面试了一家开在北京的日本怀石料理店,万万没想到日本人竟然收了他,但前六个月他都在做同一件事——洗菜。


日本人对新来的人要求很简单,就是把菜洗干净。把这些基本功做好了之后,才让你看更高级的东西。他说那个日本老头的脾气很古怪,的确在中国看来是很奇怪。


因为师徒制,前六个月居然只能洗菜,他也很难受。但是后来他就意识到,其实日本的厨师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连基本功都做不好,那么是不会让你做其他的事。(想象一下《寿司之神》)


他跟我说了很多在餐厅里辛苦的事情,还有让他甘之如饴的事情。我觉得在一个行业能够坚持十年,一定意味着本人对于做饭很感兴趣,或者有热情,而不是迫于生计所以选择了行业。


他没有选择转行,而是把这条路走出来,并且告诉我他真的很热爱做饭、做料理,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创作。他现在算是北京比较不错的那种段位厨师了。


当我再去问他一些关于食物的历史,整个的菜系的历史的时候,能够很清楚地告诉我,为什么粤菜能够成为现在的八大菜系之首,而鲁菜沦落到末流。


因为清朝时大家比较喜欢吃很重口的国宴,那是鲁菜的口味。而粤菜现在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菜系,因为它有很多新生菜系融合进来,做了很多的创新和糅合,更偏向于一种新式的混合。


粤菜的创新做得越好,对于很多人而言,它的接受度更高。而鲁菜只是停留在一个很封建保守的状态,不想革新,那注定是不受欢迎或者不讨喜的。


当他把这些菜系的发展、彼此竞争关系,还有他自己对食材的理解讲给你听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在滔滔不绝,而且说得很开心。


包括我观察他做菜的时候,看他整个人的状态,对于食材的处理,态度都是非常严谨的。火候要几分,烹饪时间定到几分钟都很讲究。冰箱上还贴满了各种英文手写的小单子,告诉你食材是哪里来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我感觉他跟我理解的厨师的状态很不一样。不是一个只会烧菜的人,而是一个对食物有理解、有思考的人。


03

 情不自禁的热情难能可贵


 白一喵:

我觉得他们更像食物的艺术家。


有的人是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做事,严格要求,慢慢会发现到其中的美感和深刻的含义,从而就拥有了动力。但也有一种是本来就非常热爱,才能去忍受很多刻苦的训练。


刚刚我仔细想一想,似乎这两个东西不可割裂,它一体两面,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同一个东西。


就像我的工作状态,本质上来说,关于教练的工作,比如跟人交互,这件事情本身没有变,不同的是大家给我的反馈。


跟我不是很熟的人,会以为我是个工作狂,一直在学习东西。


半生不熟的人又会发现,我晚睡晚起,好像也没有那么节制,没有很自律的样子。


只有特别特别接近的人,比如你们,才知道我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刻苦“也是别人给我反馈我才知道,哦,原来我还蛮刻苦的。你自己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不觉得你在刻苦。


和我见过面的人都知道,我会随身带一到两本书,没事儿就翻,翻完之后可能随手就把它内化掉,我都觉得非常正常。就在那一刻,你并没有觉得你在刻苦。


但是有了对比,别人会告诉你,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像你这样,闲下来会随手去翻书的,而且好像不管聊什么东西都会聊到你的工作。你才知道,好像你跟别人是有点不太一样。


在我看来,选择一个你发自内心想要做的事情,和你在这件事情上投入非常大的努力,本来就分不开。可能这是我对于热情的理解吧。


 范米索:

其实我能感受到一些人到底是不是热爱自己的东西的,哪怕是厨师,你也是可以去热爱的。比如他不仅是做主厨,他同时还是食物设计师,具备有很高的品味的审美。


因为他之前在国外米其林工作,当时他能接触到的环境,还有他的那些工作的伙伴们,其实并不是大家想的那种很接地气的,只会炒菜,没什么文化的厨子,而是他们把所有的文化都用在了他们领域当中。


为什么同样是厨子,大家差距会这么大呢?他的书架里有很多北欧风格的书籍,还有中国的《雅舍谈吃》之类的,还有国外的那种,很优美的关于食材的那种杂志。调性非常高,不像是一个厨师的家,更像是一个文艺青年的家。


一个衡量你的热爱的方式,就是看看你家的书柜,到底有多少跟你声称很喜欢的领域相关的书。


以及你会沉浸。因为想要做一个我们的播客独立站,我在做设计图的时候会忍不住大量搜集别人的好看的设计,我也不觉得我在工作。


我在看书的时候,我会忘掉时间,甚至觉得好有意思,这我应该怎么把它记录下来呢?我脑子里有什么灵感呢?


包括我也超喜欢看很多的企业、营销、怎么去做市场等等相关的知识。你完全不需要给我下一个指令,让我一定要做什么。当你自己情不自禁地在做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才是你真的热情所在。


回到永璞的小姑娘,虽然我知道她是永璞的工作人员,但是她的状态就是在告诉我,她也很喜欢喝咖啡。介绍她们家的产品线的时候,我是真的会被安利,甚至会成为常客。


 白一喵:

因为其实你会被人的态度影响。我有看你们的聊天记录,也许内容本身可以被培训,但是它表达的方式其实是没有办法被培训的。


如果你没有爱的话,你可能就会用一种非常官方、特别像复制粘贴的话表达。


因为我们都是工作老油条了,看一眼你就知道那是群发的,还是感觉经过了很严格的培训。字里行间也没有什么错,但和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04

用户体验从触点开始


 范米索:

我印象还很深的一点,当中有一个小的插曲,因为我来上海了,不能让她把产品寄到北京。因为胭脂王人在上海,打算寄给他,到时候让他给我带过来。


她主动说“好的,那我再多寄一份吧“。这已经让我很意外了,觉得这姑娘情商好高。我后来随口补充了一句,可是他喜欢喝茶,不喜欢喝咖啡。没想到那姑娘来了一句,哦没事,那我再给他换一个茶吧,我们永璞还有茶系列产品。


我后来一想,这样的员工哪里去找?情商又高,对自家产品理解又深刻,又热爱,这样的公司未来的前景能不好吗?搞得我都很想去买他们家的股票。


我当时就忍不住写一条专门的即刻,去夸一下他们的公司老板以及这样的员工。因为我觉得,一个产品要被世人喜欢,首先你产品口味要保证,你产品质量要做得好,颜值要做得高。同时你公司的内部的人员或者推销产品的人,他们要认可你公司的文化价值观,甚至是认可产品。


有些人虽然在一家公司打工,但不代表他真的认可这家公司的产品。


后来我在即刻又看到一个设计师,应该是永璞的设计师,我就看到他的主页都是他们家很高颜值的产品,他在很自豪地去推他们家的产品。


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公司状态下去工作,甚至进行小事情上的决策,我大概能够猜想,整个公司是以怎么样的文化在驱使他们的员工。


我们这一代人,个性很强,你要用一个好的状态把员工圈住是很难的。员工跳槽率实在太高了,甚至越来越高。


 白一喵:

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大家更浮躁了,只是大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经济在发展,大家选择的地方会越来越多了。


 海程:

那个永璞的BD能做到这样,真的还蛮不容易的,而且这件事很难通过公司的一套方法论或者标准化的体系就能做到。


首先很需要人的主动能动性,这件事如果能被激发,其实我觉得公司还蛮厉害的。昨天聊到,我们可能不那么被老板喜欢的一个点是,我们会把自己当做一家乙方公司,老板只是你的一个甲方。


但这件事情其实又会让我去思考,每个人还是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够投入在一件事情里面的。赚钱VS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由职业者经常会出现一个困境,他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养不活自己。


最舒服的状态当然是既能养活他自己,又能做得非常开心。这位朋友就有点进入舒服的状态了,还蛮幸运的,这种员工其实无法量产的。


因为我没有接触过更多永璞的人,我不能很好地推断是不是他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但他们的“品牌触点“做得很好。


其实人的脑子的回路是非常短的路径。我们对于品牌最初的印象,就是BD说的那样。可能因为米索跟我说他们很好,那我可能在之后接触他们的时候,会心存一丝善念。


这就是品牌所谓的调性。再加上,我觉得热情确实会感染人。


 范米索:

我当时给西餐厅做培训的时候,就强调了一点:即便是服务员,也要让他们去尝试你们家的菜,要告诉他们你这道菜的设计理念,以及它的菜的口感、食材到底是什么,否则我觉得你很难让你的服务员更好地给客人推销。


是细节的地方,越是产品的老板或者是负责人,是需要去注意的尤其是在线下体验的时候,你最接近客户的人是谁?是你的销售。


以餐厅为例,最接近客户的是你的服务员,如果服务员都做不到亲自体验过你们家的产品,你怎么告诉你的客户,我们家的产品很好?


这很重要,所有接触客户的人都应该去尝试所有的产品,并且要清楚知道背后的理念、用料等等是什么。


 海程:

之前公司培训客服人员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个非常细的触点,大家内部尽可能不叫 “客服“,而是叫”用户体验“,公司的同事尽量都喝过完整的口味,他们在接待用户的时候,就不会非常冷冰冰的回复。


举个例子,口味缺货了,他甚至还可以去推一些他觉得很好喝的口味,会有和人交互的感觉。


维护大客户、处理突发情况的“客服”无法被自动回复的程序取代,他们甚至会影响你对一个公司的印象。


好的就像心理咨询师,让你如沐春风;不好的,可能说一句“这事不归我们管”,甚至连电话都打不通,让你更窝火。


 白一喵:

语言有很强的魔力,它会影响到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当你用不同的标签去给自己命名的时候,你的自我认同会变,你对责任的理解会变。


比如当我被贴上客服标签,我也认为“自己只是个客服而已”的时候,那我的工作就真的只是处理各种投诉,你想赶快把投诉给弹回去。


但如果我变成了“用户体验”,注意力会发生转移,责任不仅仅是处理一个不好的体验,因为那可能是最低的要求,你甚至会想怎么把一个不好的体验变成好的体验。


05

lululemon给员工的长期价值


 范米索:

lululemon之前的那一套机制,门店销售人员叫educator,产品教育家。你看它是卖瑜伽裤,但个社群核心其实传递的是很有个性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lululemon品牌之所以能够扩张这么快,我觉得跟团队内部设置有很强的关系。他们会把员工当成一个教育家来培训,挑选员工的时候需要真的热爱品牌,而且他们的educator都是名校或者是海归背景的。


那你就想,为什么名校海归背景想要到lululemon门店去做一个类似于销售员的工作。他有一套内部的体制,他会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就比如你未来两年、五年、十年,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你的职业路径大概是怎样的?你的健康目标是什么?


当你脱离传统的销售实现KPI的规定,以一个更宏观更长远,长期价值主义的视角告诉你的员工:我希望把你们变成更好的人,我希望我的产品、我的公司、我的文化理念可以帮助你们成长、实现你们的个人价值。


这样的品牌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讨喜,也更容易吸纳人才因为公司要扩张,要更大范围地实现品牌传播,本质上离不开整个公司的核心价值文化。


如果永璞的姑娘没有“不爱喝咖啡,那就送茶”这样的一个动作的话,那我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


但如果她作为基层员工有这样的决策权的时候,我就大概能够猜测到,整个公司应该是一个很扁平化的管理。


 白一喵:

很重要的一个关键,不管是做公司,还是我们做个人的品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单线攻略。


原因是大家对东西一个喜好和决策,其实是由一系列小事堆积而成的。这是一个情感上的一个堆积,因为多了那一句话,对品牌的好感就多了一分。


但是如果少了那句话,他顶多也就是一个合格的牌子,不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更多的记忆点。


 范米索:

同类型做咖啡的产品的品牌很多,你要脱颖而出,你的差异在哪里?永璞的产品的质量是OK的,我们尝了口感也很棒,但是你的产品工艺和你的产品已经做到很好的时候,那你要怎么从咖啡赛道里跑出来?


你除了产品质量过硬、口感更棒以外,还有什么可以打动消费者?其实上升一层的话,我觉得一个公司的核心文化其实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好感。


06

和“良质”在一起,保持美好


 白一喵:

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而且做营销出身,所以我能够非常熟练地在买东西的时候,剥离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


但我们也说到,热情除了有来源还要能持续。


虽然大部分时间上我是一个内驱很强的人,但我自己也知道,必要的外驱还是要的。你需要跟有一些能够持续激发你热情的一个东西在一块儿。


《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有提到“良质”这个概念,如果你想要保持一个很美好的状态,你需要经常跟这些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人在一块儿。


举个例子,同样的一本书它可能有很多个版本,如果这本书我真的会很喜欢,那我真的会买封面设计更好看的那本,因为我会觉得更加愉悦。


咖啡也是,每个人有各自的喜好,如果从功能价值上来讲,在你能够承担的价格段里,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个就OK了。


剩下的情感价值,也是品牌的整合营销很重要的一个点。如果我跟品牌的交互,不止是每天早上泡咖啡的时候,看到他一个蛮有趣的包装,给了我精神上的一个能量。


同时如果在社交媒体上,我认识公司的人,而且公司的人跟我价值观还蛮相合的,甚至还能够产生一些交流。那我对他的好感就会更多一分


这就是品牌人格化的一个例子,感觉你是在跟品牌交朋友。


07

如何持续激励员工?


 范米索:

其实我在想,如果空无一物以后要招员工,什么样的员工我们可以让他有持续的动力来为我们做事情?


 海程:

我觉得比较难。你先反过来想。


其实生意我觉得只有两件事情,算账和人心。就相当于皮和骨头。


很多时候可能生意本身不成立,却过度强调了价值观,很多创业公司就是这么死的。你没有皮的情况下,只能天天抱着个骷髅的话,那确实很难过。


 白一喵:

那我觉得是分阶段的问题。以我们面前正在面对的永璞咖啡为例,我们今天聊了很多感性层面上对他有好感,一切都建立在他生意本身是成立的。


我觉得快消是一个很难的生意,基础的产品调研、消费者定位、价格、成本核算、供应链等等,都是你本来就应该做到的,而且做到不代表你能做得很好。


一旦你做不到,你后面做得再美,多么有艺术性,包括能够吸引一小撮人对他很有爱,都没有用。因为生意本身不成,你的财报上全部都是红的,那它肯定是不行的。


 海程:

有一本书讲迪斯尼乐园,提到前台和后台。


在迪斯尼扮演米奇、米妮、唐老鸭的演员是绝对不能在外面把自己头套摘下来,那会吓到小朋友的,让小朋友有幻灭感。


但是他们其实有一套非常严格的体系,能保证米奇和米妮能够主动地出现,这样给小朋友创造很好的体验。就相当于它就像一个舞台的前台、后台。


我觉得至少跟消费品这件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后台是东西的骨头,如果没有骨头就撑不起来。但前台你也是需要去跟用户有交互。


说实话,消费品的工艺差不多的。比如咖啡,很少人真的是咖啡鉴赏艺术家,喝不出显而易见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很重要的就是情感连接。


 白一喵:

因为如果有人问我,没有商业分析经验,怎么去判断这家公司的实力,有什么简单的经验法则?


我觉得你其实可以从全方位去看公司,它的产品以及人的各个细节,看一下它是否能够在每个方面都做到非常体面。


就以咖啡为例,我平常观察一个产品,我一定会去看看包装设计,看他一些比较细节的地方,包括撕口、文字的排版,印刷是否清晰,包材和配色它是不是有过思考。


我还会去门店看他的货架的执行,能不能做到相对体面,尽可能做出一个好的陈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问他们家员工,感觉自己家产品怎么样?


其实问促销员是很好玩的,这些理论上他们是最不可控的。因为反映了这家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它底层的一些价值观的东西。


 海程:

人真的蛮需要意义感的。


我们的人种叫“智人”,我们现在的国家、宗教,这些所有的东西都是靠大家想象出来的。


当一切的东西都消解为“不就是个客服吗”,失去意义感的时候,你的热情会消减。


从过往的实践我会发现,激励员工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你得不断的去换,甚至得做到因材施教。我觉得真的很难。


 白一喵:

这个就是我的专业范畴了。


要在组织或团队里面要持续保有热情,严格意义上来,由三个因素同时促成的,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第一个因素蛮重要的,因为过于自然,反而容易被忽略了。那就是你本身是有热情的,你对自己是有要求的。面试的时候,我们会去问人的动机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


 范米索:

我会盯着他的眼睛,因为我面试过很多人,我只要看他的眼睛,我就能看出他到底是不是对这家公司有热情。


你能透过一个人的眼睛看到他黯淡无光,还是充满热情。有热情的人,眼睛里会有火花。


 白一喵:

我从很多投资人那里听到了一样的反馈,好的创业者聊到自己的项目眼神会有光。他的眼睛是灵动的。但是如果更进一步去问,那一定会表现在行为上。


既然你加入我们,你对做播客很有热情,那我一定会问,你有听哪些播客?你对这个播客的理解是什么?


我甚至没有那么关心你的理解是对是错,我更关心你有没有自己的观点,你有没有过一个思考。


这是前提条件,你自己是在意这个事情的,你在事情上是有追求的。


第二个必要的条件是,你所在的环境必须能够给到你条件和支持,确保你有好的发展。(欢迎大家来加入我们,如果我们有一天真的要招人的话~)


比如lululemon有大量的培训,保证你和公司的热情是一致的,想要的东西的走向是一致的。


比如跟米索接触的这位姑娘,从她的行为其实也能够推断,很多事情其实她自己是能够说了算的,不然有可能她要去请示一下。


最后一点,你在组织内部的直属上级要在意你。作为一个能够影响你升职加薪和职场体验的人,如果不在意你,哪怕公司再好,你也很难愉快地待下去。


在理想的世界里,企业主能够有一些很敬业的员工,员工也能在公司里工作得很开心,双方各取所需。但需要达到这样的状态,蛮难的。


 海程:

创业公司能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跟进,我觉得是1.0。


1.0其实也可以长成庞然大物,比如拼多多,通过强管制来达成。但是不能想做个3.0,结果1.0都做不到。


我之前会接触到很多客户,做公司就想起个高楼,但是地基打得不稳。


 白一喵:

有点像苹果系统的版本更新。


我们大家都想做3.0的系统,因为它看起来超简洁,好像很自由。但是忘了它有过1.0的阶段,而且1.0的阶段它是非常扎实的。


打个比方,像抄作业但是没抄完。你看到作业很完美,感觉非常轻松、无为而治,你去抄只抄了个面,但是它底下的东西没抄走,导致你原本想做出很优雅的东西,但到最后变成了自嗨,因为底下没有很扎实的东西做支撑。


08

在好公司获取职业生涯指数曲线


 范米索:

再回到刚才我们提到的,个人与组织之间如何相辅相成。


你们怎么理解一家公司要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员工的引进,以及员工在公司当中得到价值,去实现自我的发展,实现组织和个人之间得到一个相辅相成的状态。


 白一喵:

组织想要敬业的员工,帮助他完成很多好的品牌触点的实现,那员工这边他想要一个能够让他维持工作热情的事情。两者要各取所需。


首先,你要招募真正有热情的人。


在消费品的领域,在一些基本的东西做对了的前提之下,招有品位的人是很重要的。我了解到永璞的创始人有设计背景。


我觉得对消费品来讲,其实很多时候你都是在做有关情感相关的东西。有过设计背景,或者类似于设计、产品经理这样习惯于以用户为中心思考的人,我觉得会比较好。


但这是第一步,那剩下的两步我觉得都需要公司自己来努力,因为你把人招进来了,还得把人留住。你要确保公司有好的机制,能够赋予人家相应的权利和支持。


同时要确保他有一个好的上级,发自真心地去关心员工,关心下属的发展。


 范米索:

你谈了招聘者的视角,那我补充一下求职者。


如果是我进到一家公司,我可能会衡量几个标准:


第一,公司的最宏观的价值观是否符合我的价值理念。如果让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我会很痛苦。我是那种非利益趋向型的人,所以价值观在我这里是优先级第一。


第二,是审美。

如果我要进到一家公司,我会去看创始人、团队背景或者核心成员的背景,他们的品味在哪里。


品味好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欣赏能力或者是鉴赏能力,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不好的。


我觉得创始人的品味,或者核心团队的中高层的品味,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衡量标准。


如果我的leader能力和认知都不如我,我会非常不服,而且我会觉得我在你手下打工,可能我自己的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都会受限。


第三,你还要去了解招聘你的直属leader。

他是谁,是否出过一些作品,不管是被人采访,或者他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一些发言,或者你跟他交谈时带给你的一些感受。


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求职者应该去思考的,而不是单纯因为公司给的薪资高,待遇不错,我才将就。否则对于员工而言,个人的自我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求职的时候尽可能不要短视,尽可能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因为在我理解的范畴里,职业生涯更多的是一个指数曲线,你可能现在未必能得到一个高的薪水,尤其对于应届生而言。


你进到一个好的公司、甚至是融资中的组织,得很巨大的成长,而这种状态是能够在你未来的五年、十年都是会有巨大的突破和爆发的


 海程:

今天小白给我一个非常大的启发,加上之前客户问我团队管理的问题,让我想起一件事儿——如何把国军改编成共军。


第一件事,动机。

国军被共军俘虏以后,第一件事情会重新跟你去讲,为什么你要去打仗。比如说如果你不想之后被地主欺负就去打仗。可能70-80%的国军官兵发现,我们大家都被地主欺负过,那时候动机就不一样了。


第二件事,培训。

根据当时的一些国军的回忆,其实被俘虏以后,他们的基层的班长或者排长花了很多时间给大家去讲,如何去打仗,如何做配合,如何去协调战术,这是其实他们之前很少去学习的。


最后一件事情,直接上司。

我之前看过一些领英的报告,大概意思是,直属上司和人的离职关联度非常非常高。那他们官兵平等。


其实企业里面是一样的,你得知道大家为什么来,有一套足够好的支撑的体系,你的上司足够好,那这件事大概做得还不错。


文末抽奖


@小宇宙播客App@永璞咖啡 一起做了一款联名咖啡,名叫“播客星球”。


【空无一物】打算给大家送这款联名咖啡啦~ 希望我们都能慢品咖啡,认真听播客。


抽奖方式


A.前往微博 @斜杠少女范米索, 转发+评论 你觉得【空无一物】 #值得一杯咖啡的播客# ,2月16日在微博自动开奖,揪5个人送出小宇宙x永璞联名咖啡。(年后发货)

👉https://m.weibo.cn/7164131316/4598096204144660(点击阅读原文)


B.前往小宇宙APP,订阅播客【空无一物】,并在 Vol.22 评论区 写下你的感想,也会选取 5位 点赞最高的朋友送出联名咖啡哦~


图片

图片



-END-

评论区等你们~~~!

图片

编辑 | 方糖呐

图片 | 方糖呐

主播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