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介紹』

欢迎来到“空无一物”,这由三个无业游民发起的一档以赚钱、生活、成长三点为主轴,融入历史、战争、西方文化、投资等视角,结合当下去探讨我们该如何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活(生存)”

播客收听方式:

🎵 1.点击图片,扫码收听

(小宇宙APP专属邀请码:KWYW

🎵 2.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 3.播客平台搜索 “空无一物” 进行订阅。

图片

为大家准备了一点“空无一物”的小惊喜。

10月1日开奖,欢迎扫码查看具体内容~

Vol.8

话题起因

唐海程:

我有些朋友,本身是HR或者在外企,出公司后给大家讲职场技能类的东西。看到“在行”上也有很多人提“职场技能”。但因为我们都在做生意,知道上班不是很赚钱的一件事,我会开始思考,大家在谈“职场技能”的时候,他们背后究竟在想什么?“职场”究竟是什么?

而我跟小白提起这个话题时,发现小白再一次地答应了,想知道为什么。

白一喵:

大概也是因为我看过很多个案,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会发现大家存在局部用力过猛,但是整个战局一片混乱的状态。

我有很多国外的朋友,也有在海外工作的中国朋友,两相对比有很明确的观感,国内的朋友们大家真的很努力、很好学,但是得出来的结果并没有很好。

我认为这个话题还蛮值得聊的,不然很不公平。大家那么努力那么上进,获得了一些技能,但好像并没有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这个很尴尬**。**

范米索:

我倒很好奇,对于职场技能,你们理解是哪些技能?

2:44 “职场技能”到底是什么?

唐海程:

我看到的职场技能包括职业规划、跟老板沟通、非暴力沟通、写邮件、时间管理、任务管理、项目管理、PPT、Excel等等。

白一喵:

严格意义上,从偏向人力的角度来看,技能代表着一种能力,这个能力一定贴合了某些场景,一定是稳定的,如果不稳定就不是技能。

先解释第一点。面试时,经常会听到“沟通能力很好”这样让人脑袋疼的答案。但其实“沟通能力”范围很广,在不同的场景下,对沟通技能要求不一样。

Email需要书面沟通;社群运营,通过碎片化语言跟用户交互;对外做大众演讲,煽动大家的情绪,这也是一种沟通。显然这几种沟通不太一样,即技能一定跟场景有关。

另外一点是技能稳定。比如你擅长书面沟通,不能因为今天心情好,邮件写得特别好,明天心情不太好,或者工作量稍微大一点,邮件就写得很烂,这肯定不可以。

大家努力却得不到回报,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没弄清楚技能的适用场景。精心掌握PPT能力,也许在特定的场合很有用,能够提高身价,但如果长期来看,你发展的领域、价值交付并不直接相关,你掌握这个技能就没什么用。

唐海程:

“职场”究竟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反而比较有意思。

前段时间我听播客发现有个评论,大概意思说北上广深的白领其实不是普通人。这其实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环境。

举个例子,如果今天我们开始都回家种地,我还在家里床头种蘑菇,种水稻,好像听起来我还掌握了一些这种类型的技能。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在我看来,技能和学习一样,永远学不完,它只有匹配具体的需求。

讨论“职场技能”,先理一理,“职场”对你们来说是什么?

我会很容易想到,外企或者很fancy的白领,上班写邮件的那种。但你想想,供应商算职场吗?服务门店,他们算职场吗?

范米索:

我突然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些书,有一个投资人,他爸在他高中毕业的时候跟他说,你需要掌握通用型的技能,他学了什么你知道吗?

你很难想象,现在看起来功成名就的投资人,早年他爸灌输概念:你需要掌握一门赖以生存的技能,结果他学了焊接技术,并且假期通过焊接赚到了钱。

可能对于我们,尤其是北上广深的人来讲,会觉得焊接技术好像很奇怪,不能算是职场的技能,因为我们理解的职场技能是PPT、绘画能力、做演讲presentation等。

大多数人不会觉得会炒菜、种田、焊接,就意味着拥有了职场技能。大家对于”职场“这个概念认识,好像还是非常高大上。

唐海程:

这件事情很有趣。因为我家里有人当包工头,说实话,很多北上广深的白领没有建筑工人一个月赚得多,这是真的。你可以搜搜水管工的工资,时薪很高。这个时候我其实会好奇,“职场人的尊严”到底在坚持什么。

你也加班,你也熬夜,只不过你不是户外环境做这件事情。我一直没想明白,大家在说职场话题的时候,会不会以为普天之下都是这样,但实际上不一定是很有解释力(普遍性)的现象。

就像大学生,全国其实只有4%的人读过大学,但是大家会感觉周围都是大学生。可能是因为话语权的问题,但是那样很容易让人产生偏差,以为这个世界都是这样的,但其实不是的。

10:47 技能值钱与否,受什么影响?

白一喵:

在我看来,技能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时加限定词“职场”,可能大家只会联想到类似做PPT、对上管理、团队建设、制定战略规划,不会想到扫地扫得很干净。

但事实上技能它到底值不值钱,给人的观感怎么样?通常受两个事情影响,一是文化,第二点是客观的价值。

有些东西听起来会比较棒,有些则会听起来比较low,这是文化带来的影响,这一点暂时按下不表。

至于技能值多少钱,其实跟需求大小锚定。比如我掌握了大家觉得没用的技能,擦地板特别干净,其它都不会,估计找不到工作,也得不到特别好的薪水。但如果有机会为富豪打工,我只会擦地板,但真的能够把地板擦得非常干净,在这方面做成专家,也许我能换得很多钱。这样看,擦地板也很好,还锻炼了身体。

范米索:

《怦然心动的整理术》的麻理惠之前也不是收纳师,但是她把收纳技能发挥成自己的职业。(海程:我可喜欢这个工作了)

她从收纳看出断舍离的概念,并且从空间思考人应该怎么整理。可我们并不会认为是“职场技能”。在很多人眼里,做收纳的可能只是服务工,但是人家的服务工可以服务得很高级,从事实到概念,再到你的人生,这个境界就不一样。

写《断舍离》的山下英子,最近有一本新书,从断舍离的家务延伸到了亲密关系。如果你陷入一段不好的婚姻关系,其实它会给你带来很多困扰,会影响到你人生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告诉你,在亲密关系中什么时候该保持断舍离。

如果是不好的关系,你可能要适当地改变,像整理家务一样,占用空间并且利用率极低的东西,你都应该扔掉。尽管你可能会内心不舍,当你扔掉后拥有空间,你可能会填补其它更好的东西。

很多人不舍得扔衣服,总觉得有一天会穿。实际上你并不会穿。长期而言,这是积累在你心底类似灰尘的存在,所以你应该把它妥善处理掉。

书里并不是要妥善地把丈夫给处理掉,只是说让人们正视在婚姻中的关系处于什么状态,舒服还是难受?这本书上升到了亲密关系的断舍离。

我们刚刚延伸了擦地,收纳家居等等,能算职场技能吗?其实在特定的场合下,能帮你赚到钱,也是一种职场的必要技能。只是我们可能长期沉浸在上班族环境,可能会更关注视野范围内的职场技能。久而久之,容易思想固化。

我发现很多的女性,一旦进入关系,就丧失了保持独立状态的自我。虽然她们心里也知道,应该保持原本独立的状态,但是会情不自禁自然地依附对方。

常见的状况是,对方因为姑娘独立自信有个人爱好,从而青睐她,但是一旦陷入关系,发现姑娘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不健身也不练瑜伽了,整天只想粘着他,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

白一喵:

你所聊的这个点,虽然跟我们的主线不太一致,但是让我联想到,职场的人(默认在公司工作)有类似的倾向,就像公司成了我的男人,我一直在单方面满足他的需求,慢慢忘记了自己的事。

延伸可以谈到:个人跟公司应该是什么关系?

海程之前关于甲乙方的类比,我觉得蛮妙的。

19:58 重新定义个人跟公司的关系

唐海程:

我会把人当做一家公司,但交付的是to B服务。举个例子,你是行政,你可以想象成你是行政公司,只不过你现在只有一个大客户。这个时候你的心态不一样。

很多时候,大家上班好像只要去了就能拿到钱,会开始磨洋工。老板会在公司稳定时倾向于发固定费用,而不是发浮动的抽成,这时候当然会造成负反馈。白领和销售岗不太一样,绩效是严重滞后的,这会导致大家进入“打工状态”。

但如果你把自己看成to B的公司,相当于你在charge一个恒定的费用。大家总以为上班是没有成本的,其实有。比如在北京上班,你承担着北京的房租和餐饮费用。但如果你在成都工作,你可以享受非常低的物价。

把自己当做真实的公司,你的收入相当于公司给你发的工资,你的开支就是日常的运营成本,比如租房吃饭等等,利润则是收入减支出。

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赚5000花4000,还剩下1000,有的人赚10万,花9万9999,他只剩下1。

很多人会忘记其实自己是一家to B公司。上班上久了真的会把人上傻。我有很多客户是富二代状态的人,家里有厂,或者二三线城市政商关系,家里其实是很开心又快乐的。结果读完书(国内好学校或海归),上了两年班,他的整个逻辑已经完全乙方了,他已经学习搬砖了,但他天生的资源是非常甲方的资源。

深聊之后,我会发现,他们爸妈小时候也会教他一些甲方的思考模式。只是现在的大学教育,会把人的理想工作塑造成——要做咨询公司、要做投行。在我看来和职校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自己本身是公司老板,一定会分到这家公司劳动要素里最多的利润,何必选择成为别人的零部件?说白了,哪怕他回宁波回温州开个厂,很可能一年挣的超过10年干投行赚的钱。

但他可能上班上久了,以至于他的理想职业生涯,全部往大家告诉他的路上走,但是他从来没想过这条路对不对。

白一喵:

我特别喜欢海程说的甲乙方公司的类比。能解释很多现象,或者说给很多现象赋予新的意义。

假设默认大家都准备大学毕业到公司工作,为什么那么努力弄着简历,网上刷各种面试的题,尽可能往大公司跑?

其实是众多的乙方在抢少量的甲方资源,大家都是刚刚起步的乙方公司,当然希望尽可能服务大的客户,对于后面的工作获得更多更好的客户会有帮助。

但是这样会出现问题,大甲方议价空间很高,也意味着当你作为乙方公司不够强的时候,基本上甲方要什么你就得做什么,而且你得认清楚这个形势,接受这样的现实。

我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工作经验很短的人在网络上抱怨,我觉得没有什么太大意义。这样的生态,难免导致你感觉所谓的加班压迫,万恶的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

你要调整心态,要么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具有更大议价权,但在中国相对困难,因为除了你还有非常多“乙方公司”可以用。

要么你非常明确知道,现在服务甲方在牺牲什么,得到什么(钱,能力提升,或是积攒资源)**。**目的是接下来获得更好的甲方客户,或者换贴合自己的工作。甚至最终不再做乙方,而是成为甲方。是这样的心态。

时刻记住你是“乙方公司”,很多问题你会想得更明白一点。

27:40 品鉴方式决定了你的职场体验

范米索:

我自己现在有秘密地给人做私人教练,大家明面上以为我是在教副业,但是实际上我私下传授了很多的东西。

我举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一直跟在职场的“陪跑用户”说,你们不要想着自己是给公司打工的,你们现在开始一定要有意识,仔细想想你怎么可以利用公司。不管是利用公司的资源、人脉,或者是任何用敏感状态链接到的东西都ok。

因为你可能现在在公司不如意,只有两条路。要么你立刻辞职,可能开启另一个事业,要么你现在辞职这条线走不通,还得继续熬着,怎么办?行,现在开始把你的感官全部打开了。

我房客是卖威士忌的小哥,他告诉我威士忌怎么品尝的时候,给了我很多的灵感。他说以前尝各种品类的威士忌都不知道怎么品味,觉得很难喝。

其实对于很多职场新人而言,也是这样。当你是个小白,你喝酒并不能喝出各种口感,喝不同的种类,可能只有很难喝的结论。类比到职场,也是因为你的感官没有被打开,你不知道怎么品鉴这个东西。

我感受不到喝酒时的“果香味”。他说你要去嚼,whisky你要用“嚼”的方式打开它。说明我的品鉴方式出问题了,我打开的方式不对,所以我尝不到所谓的果香味。

他给我科普了一些概念后,我再细品,就好像有点喝到话梅的咸甜感觉。但如果他不跟我边说边聊,我可能感受不到。

他说当时喝威士忌最有冲击的感觉,是喝了苏格兰产的 whisky那个晚上,他突然“叮”觉得感官被放大了,被打开了。以前上酒类课的时候,老师说喝这个东西会有五官被打开的感觉。可他当时,怎么都感受不到。

这件事让我联想到,很多人刚进职场只能很被动地接收信息,领导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领导想的哪怕有不一样的想法都不敢说,一直处在一种摸索懵懂被压抑的状态。长期这样,你又不知道怎么更好地反击,自然而然你会变得越来越平庸,你的职场竞争力会越来越低。

有些人遇到问题来找我,我给他们支招。感觉我像那个讲威士忌怎么喝的小哥的角色,我在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其实每个人需要有类似coach的角色帮他们。毕竟有的人,运气差,没办法从领导、同事或者朋友身上寻求帮助。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没办法。但意识好一点的,已经请秘密的coach来帮自己提升职场竞争力。如果他们来找我打助攻,我会告诉他们,现在开始把你们的思维全部改掉,你的行业、岗位、人脉资源、公司资源等信息,全部告诉我。我要非常详细的工作的描述方式和流程,我可以通过外部的视角告诉你,怎么快速把这些资源更好地运转起来。

我告诉他们的逻辑是,你要把你的感官全部打开。当你处于乙方状态,你整个人是内敛的收着的,你在被动接收信息,但如果你处于甲方状态,你知道现在手里有什么,自己会什么,可以链接什么,接下来你会非常主动地思考公司现在资源是什么,我可以直接用的是什么,同事之间的关系怎么搞,上下级的关系怎么应对。

当你感官被打开了,所谓沟通能力、察言观色能力你自然而然会潜移默化学习,而不只是表面的一些技术性的职能。

实际上所有的职场在我看来,离不开人和人之间的协作。最重要的点,职场中能够晋升,能够在尔虞我诈甚至夸张的部门斗争当中活下来,并且活得不错的,一定是人际关系处理特别厉害的人。你的实战技能要有,同时你也不能缺乏一些抽象的技能,比如人际关系处理等等。

唐海程:

确实是非常甲方的技能,就像你是公司,你怎么跟其他公司结盟,或者怎么分化瓦解打击别人,在我看来是一套连续的技能。

34:47 给自己设计CEO轮岗计划

白一喵:

刚才我们聊的是比较大的视角,如果更微观,具体到个人能力,我想到的类比是给自己设计培养计划,慢慢成长为具有创始人和CEO能力的人。在大外企,高潜人才(管理培训生)的培养通道,基本的设计逻辑是:逐渐把核心的岗位轮一遍。

因为商业无非涉及到生产、需求以及两者之间的链接。生产类似研发部门,需求偏向于销售、营销的部分,链接类似供应链,还有渠道这些岗位,你都得轮到,只是可能轮岗顺序会不一样。也许你在做CEO之前都得轮一遍,而且要干得很好。轮岗的先后逻辑应该贴合你的个人特质。

如果真的是把你当成CEO培养,HR或战略层的第一步,一定会安排你做很多类似MBTI盖勒普这样的各种测验,目的是更好了解你的特质。如果可以选,肯定优先去你本来比较擅长的部门,培养相应的能力,顺便也做出成果,得到一定的威望再去轮其它的岗位,这是理想状况。

但现实中,公司不一定会提供轮岗的机会,即便有机会,也未必按照你最舒服的顺序。

范米索:

我发现,来找我的人可能是上班族,但渴望像我这样比较自由的状态,自由职业,也可以理解为想做独立的超级个体,这样的需求其实很多。他们想做副业,收入超过主业之后辞职,专心把副业发展成主业,最后走上我这样的道路。

类似这样想要成为超级个体,而不是成为中高层leader的咨询情况,你们有遇到吗?

38:32 想要赢,就要知道为何而战

唐海程:

基本来跟我聊的人,都不是打算好好正经上班的。某种程度上都是内心想要赢的人。我会把公司当做王国,底下有很多士兵。在我看来,他们现在是个士兵,但并不想晋升成团长军长,而是非常希望自己最后成为独立一方的军阀或者部落。

我吸引的人都不太像绵羊型(👉可以听Vol.3理解”狮子和绵羊型的人)。可能有的人负债,有的人996,有的人投资亏了一大波钱,有的人自己做企业。他们的内在都是“野心家”或者说都是有“甲方心态“的人,无论手上的盘子大小,都比较愿意自己干,自立为王,成为军阀的状态。

你会发现心态真的很不一样。有的军阀可能只有几百号人,占了山头自己当家。有的大公司的leader可能领导上千号人,但是leader上面可能还有师长。

我不知道为什么,之前我有种神奇的气场,经常吸引到各种VP跟我聊。比如销售副总裁和供应链副总裁,没有做过完整闭环的生意,哪怕路上鸡蛋饼生意都没有做过。所以,很多心法上的东西,其实很难理解。我也帮过他们去理解、感受生意是怎样的 。

我之前带过还算大的团队,我花钱很大方,但我后来在自己公司的时候,我发现,我心会痛的。其中的心法差距非常大。我觉得不越过那个坎,你很多东西没办法理解。夏虫不可语冰的道理。

白一喵:

似乎还会有一种状况,他们对心法的理解是错的,或是有很多漏洞。一般做到 VP级别的人,战略能力会有,但是聊工具时,比如SWOT,各种各样的矩阵还有商业地图,会发现,他们对这个东西的理解有很多问题。

唐海程:

SWOT模型是我用来鉴定一个人有没有战略认知的最简单的方式我见过的95%以上的人跟我讲的完全是错的。首先,它不是静态模型S、W、O、T,是可以组合的,而且可以衍生很多,这些模型都是混着用的。我觉得像格斗时的“组合拳”。真实在使用的时候,这些模型都是混用的。但很多时候大家往往只想靠一招。

你说的和我之前的场景恐怕有点不一样,更像是高级绵羊,或者说高级乙方。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举个例子,他们手上已经有很多人,相当于兵强马壮的将领,但他已经习惯了听元帅或者将军的指令,他是非常好的压路机,如果突然不给他指令,他其实只会按照惯性往前推。

像当年拿破仑在滑铁卢会战失败,其实是因为格鲁西没有及时回援。他没有回援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非常习惯听拿破仑的命令。(他最后撤退的时候特别牛逼,简直是军事学上的典范)

当时拿破仑的传信兵没到,大家都告诉他,你赶快回援,一定能够打垮周围的军队。但当时他已经太习惯当乙方了,甲方没来命令他就不动,他没有想过这个战究竟怎么打,于是败仗了**。**确实当年只要他回军,威灵顿英军和普鲁士军队基本上大崩盘。

44:51 工作中产生内耗的典型案例

白一喵:

海程吸引的更多是想要赢的人。我这边接触的人大多希望生活要有全方面平衡,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典型的画像是,这些人工作能力在我看来是很好的,工作绩效是ok的,但他们感觉非常不舒适。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自我觉醒的程度会可能会比一般在公司工作的人更高,但不够清晰。他们知道自己不舒服,但不知道为什么不舒服,或者具体不舒服的点到底是什么。

唐海程:

我想起一部电影叫《西部世界》,相当于一群AI人突然自我觉醒了,这游戏不一样了。

白一喵:

人要变化,第一步是解释当前的现象,完成基本解释之后,才能采取行动。

当你不能解释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攻击自己,比如我在公司明明工作得挺好的,或者绩效可能一般,但我好不容易进到大家都说好的公司,但是我不舒服,从而会自我攻击:一定是我有问题、我太敏感了、我太贪心了。

另外一种情况:攻击外部。比如“资本主义万恶”“这个公司没有灵魂”,于是我换了一家公司。就像”全天下没有好男人“一样,会觉得”全天下没有好公司“,头部的公司都走过一遍,发现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大家会陷入幻灭感。失调了。

这是我比较容易发现的现象。

刚好我最近参加了MBTI公司的培训,讲到了公司的调研,全球的临工经济,还有自由职业者,他们当时为什么要离开公司的调研。大家在公众号“增长潘多拉”回复1 ,可以获得我的总结。

有几条动因我认为比较贴合我这边的客户状态,比如他们希望自己在工作上有更大的控制权,不要老是处理不得不做的工作,也表现在希望服务我喜欢的客户,不要服务我特别讨厌的客户。

我遇到最典型的场景是,有位客户是非常优秀的销售,不管是什么他都肯定能卖得掉。只要他愿意,他进到任何公司很快能成为销售冠军。

但是他出现了一个bug,他现在卖的教育产品自己都不信,以及由于公司定位问题,他接触到的家长是他非常不喜欢的那一类,他们好像把教育当成生意,把小孩当成工具,会因为5块钱的优惠券掰扯半天。他觉得很难受,尽管绩效是好的,但他每天觉得上班像上坟一样。

电销时拿起电话就开始厌恶,极端厌恶。这又是拧巴的地方,他能在技巧上做得非常好,自己能做得好,也能培训带别人做得好,但他内心有非常多的内耗。每天都觉得,自己又为这个世界的邪恶贡献了一份新的力量。很难过。

我这边大概是这类人,已经有觉醒的意识,似乎感觉到了内在需求和外界环境有冲突,但冲突点具体是什么,以及该怎么办,他们不太了解。

50:11 女性的全方位发展与持久行动力

范米索:

我这边吸引到蛮多小姑娘的,她们可能自身很有实力,只是来寻求更多的辅助,希望我帮忙做增长之类的服务,但同时我也会给她们做个人coach。毕竟行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传统行业不知道互联网到底在想什么,以及整个互联网的玩法怎么操盘等等。

还有跟我很像的一群人,因为其实真正跟我跑的更多的是女性,忽略年龄层不说,更多时候我真的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她们其实也是觉醒相对较早的,能力也很强,自学非常快,积极主动性也特别高。

唯一痛苦的地方可能是,在公司遇到很糟糕的领导,或者不知道如何向外界寻求帮助,但在那个节点找到了我。包括亲密关系处理,女生还在成长,还在起步,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好亲密关系,也不知道怎么找到自己想要的伴侣,对于情爱方面的认知层面也非常低。

女性真的很渴求全方位的发展,所以我在教授她们怎么思考赚钱这个层面以外,我还会更多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给她们一些帮助。虽然个人成长是个大命题,但是拆开无非是家庭、事业、情感这几块,你只要让它保持平衡**。**

比如职场怎么更好达到不错的成绩,怎么不痛苦地在短时间内攻下目标,在亲密关系当中你应该怎么做?你应该怎么找到合适你的对象?(感觉工具有一定参考度,比如MBTI,在亲密关系里,你可能由此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特质的人)

在关系中处在非常难受的状态,外部职场有压力,亲密关系又出现问题了,这时候怎么办?其实她们有很多的苦恼。我作为类似姐姐的角色,其实我在手把手带她们成长。

大众化的部分,免费内容,看我公众号就行了,不需要来找我服务,但是如果要我真的在短期内帮他们攻下目标,或者是让他们快速成长,那一定是贴身手把手。

比如无论在什么场景,他们遇到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什么,他们会及时向我求助,我会告诉他怎么看这个问题,更好的决策是什么,他们渐渐形成“米索思维”,会跟我实时同步他周围所有的信息情报,他的感官在跟我跑了之后,真的被打开了。

你可以理解为,知道怎么去“品鉴威士忌”了。这是我能交付给她们的能力项。

白一喵:

你提醒了我一件事,你发过即刻的,人真正的意义上成长往往好像是25岁左右开始,这个其实有科学依据。现在中国法律定义,人的成年是18岁,但从**大脑发展的角度来看,25岁恐怕才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成年,男女的大脑发展侧重会有所不同。**

同等年龄,一般来说,不管是发展的成熟度,还是发展的意识,女性都会更强一点。从我这边观察到的现象也比较明显。

从我有限的客户样本来看,男性整体的发展诉求更多是向外,会更像海程的那种”我要赢“,它都是指向于外部的,但是女性不太一样,更多指向内部,或者表面上也跟男的一样在攻城掠地,但实际上她的动力来自于内在。

唐海程:

男生你不用太告诉他为什么,只需要告诉他前面有个碉堡炸了,女生你还得跟她讲讲为什么。讲真,在特别高强度的作战底下,女生反而行动力会更持久。

男生很容易因为碉堡没拆下来,就缩进树洞里。假如突击不利,女生可以发动很多次进攻,很耐耗。男生得抽着鞭子往上拱。相比之下,女生self driven的能力还蛮强的。男生更像是因为恐惧,是因为社会对他有要求,所以不太用赶着男生上战场,男生的恐惧就会驱使他。

我觉得可能是扎克伯格带了坏头,让大家感觉好像30岁之前必须得成为首富才行,所以给很多男生很多压力。男权社会对于绝大部分的男生而言,是不友好的社会。

57:57 年少成名未必是好事

范米索:

我下一篇文章会写”年少成名“这个点,也涉及到大脑的发育。我已经把脑科学的书看完了,作者大概二十六七岁左右才意识觉醒,他之前整天只想看娱乐八卦打游戏,突然某一天开始对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无法自拔了,意识开始觉醒了。

本质上年少成名只是极少数,但被放大报道了。因为媒体外界社会的需求期待都是,你在很年轻的时候取得成就是很nb的,但实际上它有副作用,当你很年轻获得成就,你要维持是很难的。

如果在心智未发育成熟的阶段,已经取得很非凡的成就,外界加诸嘉奖,很容易飘。一旦你让周围人失望了,自己很容易走不出心理阴影,你会陷入自我怀疑的阶段,越来越挫败,很难振作,后半生陷入了低谷。所以年少成名未必是好事。

白一喵:

这让我想到有人做过调研,彩票中千万大奖的好像最后都家破人亡了。这有点像年少成名,不排除这个人真的天赋异禀,但可能更大的概率是他摊上了一个机遇。

某种意义上,跟中彩票一样。年轻时获得一个奖励砸过来,如果没有人提醒,或者自我意识不是很强,绝大多数人都会被砸晕。

那些中大奖的,为什么后面很多人都家破人亡,因为他们根本驾驭不了财富。

唐海程:

我觉得如果能中大奖很好,我相信大家能够有机会驾驭的。(米索:听我们播客的朋友大概率可以驾驭)

范米索:

像我们私聊的时候说,我们这类播客,老板绝不想让自己底下的员工听到(海程:但老板自己会听),因为我们说的很多东西,对大的团队而言不太好。说难听点,我要带兵打仗,我希望兵觉醒吗,并不。因为将军的位置只有一个,你觉醒了,谁来给我干活。

白一喵:

我这里持不太一样的观点,假如我有自己的公司,我还蛮愿意手下的人听的。如果员工听了,有了觉醒,具备这样的能力,他想选择离开,这是一件好事。

同时如果你的员工一具备这个能力,立刻想离开公司,恐怕你得反思一下,你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是不是有些问题,为什么留不住这些人,以及你是不是本来就招错了人。

唐海程:

我刚刚想起,国军向共产党军队跨越的鸿沟。其实国军”为何而战“的逻辑不太吸引人,导致只要一不管,团队会立马散架。解放军有个很牛逼的能力,尤其在志愿军时代,在朝鲜作战的时候,会有个很恐怖的技能。这些兵哪怕流散了,都能重新组织临时的战斗团体。

因为他们对组织认同,知道为何而战。不愿意战的,回家种田了。留下来愿意为此而战的,给他足够好的技战术,他能爆发出非常惊人的战斗能力。

我举个例子,当年印度的战争里,有3个人俘虏了1个炮兵营。炮兵营十几门炮几百号人,他们几个人就俘虏了。国军士兵,如果只有3个人,还是赶快跑回家。

63:55 个人发展与公司不匹配,给你3个建议

唐海程:

说回”职业技能“,如果你的发展和公司不一定匹配,把自己当做公司,有什么推荐给大家的策略?

白一喵:

凡事从01最难,或者说从00.5最难。提供直接可以上手的建议,我觉得可以从0.5的部分开始,你把自己当成CEO去培养,为自己设置轮岗计划。

轮岗计划第一步是,你得先知道哪些岗位对商业而言是重要的,以及他们是干嘛的。可以找头部的公司(阿里、腾讯、字节跳动),或者招聘做得比较不错的公司,刻意收集各个核心岗位的 JD。

看看岗位描述是什么?能不能都看懂?先不管能否做到,先去理解JD的每一项工作职责,以及背后代表的含义。

如果看不懂,那就到你现有的工作环境里面找线索,比如看公司的研发到底在干嘛,原材料是什么,产品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

范米索:

我倒是觉得大家可以直接聊,比如跟同事吃个饭聊一聊,这也是职场的必修课了,从茶水间套一些你想要的信息,这个是最直接的。

如果你发现,现在的职位和公司出现拧巴的状态,你很难受怎么办?

很简单,你先找到喜欢和擅长的东西。我还是这个逻辑:你能不能先从你喜欢或者擅长的点,做一些事业,从外部得到反馈(比如身边好友)。

很多人跟我说很喜欢写作,自我感觉很不错,我抛了很现实的问题——你们平时有写过东西吗?很直白,就看你有没有做过,你别光说喜欢。你写了什么?坚持了多久?你的灵感如果枯竭了怎么办?你打算继续写下去吗?

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事儿,没有外部因素都会做。如果你只是因为受到外部影响,看到大家都在写作,可能都靠这个赚钱了。而你的写作技能高考之后再也没有动过,这时候说喜欢写作,还觉得自己有写作的天赋和能力,这很扯。

张潇雨《得意忘形》

第35期播客


播客提及的四个思想实验,也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确定自己喜欢做的事。

图片

唐海程:

很多时候大家说这种技能的时候特别空,这种技能都要在实战中间检验。

范米索:

很现实的点,你觉得自己擅长或喜欢某个东西,就看你是否做过大量练习。就像我的内容输出,好在我不是求流量的,我写的是自我总结,自我拷问,我也不需要多少外部反馈,内在动力足够支撑我做这件事。

建议大家找一些内在动力特别强的东西,即使不给你钱也能做的。你找到之后,你要去练习,并且通过周围人给你反应。发现这条路径跑得通,你就可以开发出你自己的技能项。可以慢慢先试水,而不是一上来放大招说我今天不喜欢了,我不干了,你怎么养活自己嘛。

别人有底气辞职,是因为他已经养成熟了那条线,所以他敢辞职不干了,他有东西承接他的底气。那同样大家在发现自己拧巴的时候怎么办?你赶紧找让你不拧巴的东西承接,并且要去做,这点很重要。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那就向外界寻求帮助。比如你现在听到了播客,你知道我们三个人的技能点,哪个人可以帮到你,你向他寻求帮助,你的投资行为很可能为你未来长远的几十年带来很大的影响,很多人想不明白,他只会觉得你好贵。

实际上,我敢摆这个价格,是因为我有底气,我有更多的案例给你看。但是如果你连这步的投资都没有做,本质上你会一直处于拧巴状态,就像迷宫,你走不出来的。

唐海程:

我想起袁绍的那句话,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范米索:

我只有很粗暴的两个建议,你要么自学能力特别牛逼,全都自己来。要么向外界寻求帮助。寻求帮助时,如果身边有人愿意免费(比如贵人),无条件来帮你,ok可以,这是最好的,但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贵人,那只有用贵的人了。

唐海程:

最后总结,本质上我会把所有人看做公司。

举个例子,欠了钱的人是有负债的公司,996的人是很苦赚不到钱的公司,有的富二代相当于继承了家族企业。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公司,作为独立的公司,要思考你和上班公司的关系。

我感觉中国上班折射了古代帝王思路。中国是2000多年的帝制国家,特色是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无限的权力,底下的大臣,无论是宰相还是平民,在皇帝面前人人平等,本质上都要承担无限的义务。

但公司其实是很典型的西方概念,像西欧或者日本这些国家的封建制度,国王底下分封很多爵士、骑士等,他们最大的特色是,你提供权力,我也要承担你的义务。国王不是无限权威。

举例,米索突然成为了杭州公爵,就必须提供国王足够的士兵、赋税。如果国王不给你封公爵,你也没有必要提供。如果他封你公爵,你不给他提供足够的兵和税,那也得玩完。但是中国很多时候,上班会出现”你得无条件提供“的问题。

回到实操的层面,在公司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可以重新摆正心态,把你当做一家独立的公司,这时你跟老板谈,你都会心态好一点。很多时候大家把上班和公司的关系跨联起来,有点像主仆关系,这个时候心态很容易崩盘。

建议想象成人格对等的大公司和小公司做生意,你可以谈一谈~万事皆可谈,这个心态会好很多。至于各种技法,具体层面的东西,各种看课可以解决问题了。

白一喵:

我的经验是,调整心态之后,通常要马上提升沟通技能,这样工作会柔顺很多,心态也会好一点。比如觉得老板提了个傻逼需求,老板什么都不懂,你可以想象成面对不太好沟通的大客户,去思考怎么更好地沟通。

毕竟他是个年费客户,每个月都付你钱。你不能踢掉他,除非你现在找到更好的,但如果你找不到,你就得服务好他,哪怕你不喜欢。

唐海程:

得到的作者和得到签约都是独家排他的,这和上班实质很相像。为什么他们心态很好呢?因为他们会认为是一家独家的公司。

但是为什么你心态不好?好问题了。

-END-

参考资料

《怦然心动的整理术》麻理惠

《最该断舍离的是丈夫》山下英子

《西部世界》(看AI人觉醒)

希望我们的播客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收获~

更多精彩内容请移步收听,播客节目 『空无一物』

编辑 | 方糖呐

图片 | 方糖呐

主播

唐海程

(公众号:海程的无限游戏)

是一位分析师/企业战略官,擅长打造系统,格局和战略视野极广,毕竟是历史系人才。


白一喵

(公众号:增长潘多拉)

擅长商业策略、团队与组织构架管理调整。


范米索

(公众号:范米索)

个人品牌/中小企业/副业咨询,擅长将思维认知、个人成长与赚钱能力直接挂钩,目前已探索了20多种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