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7 自我认知:你的缺点是什么?
『播客介紹』
欢迎来到“空无一物”,这由三个无业游民发起的一档以赚钱、生活、成长三点为主轴,融入历史、战争、西方文化、投资等视角,结合当下去探讨我们该如何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活(生存)”
🎵 1.点击图片,扫码收听
🎵 2.播客平台搜索 『空无一物』 进行订阅。
(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荔枝fm、网易云音乐)
Vol.27目录
1 / 过度使用特点,可能是缺点
2 / 角色的错位感
3 / 所谓的优缺点都是对环境的适配
4 / 一元论的内卷
5 / 我们选择的模式是当下“最优解”
6 / 怎么洞察自己的缺点
7 / 你不可能讨好所有人的价值观
8 / 改变需要克服重力做功
9 / 世界的高度复杂在于动态变化
10 / 你的身份会模糊你的理智
过度使用特点,可能是缺点
米索:
我觉得聊缺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这是关于自我认知的很强的洞察。也多亏胭脂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灵感。
和你们见面之前,我跟 AI 通了个电话,聊到了今天的播客主题——聊聊你的缺点,他说,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们就把各自的缺点说出来,互换一下视角。
他评估自己,某种程度上不是缺点,而且缺乏对于某些事情的把控程度。
他会经常地逼迫自己做很多事情。比如健身的时候会给自己设置很多的挑战,几秒完成某个动作,结果后来有一段时间他的背受伤了。
做挑战、设目标等等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太用力了,用力过度就导致他最后受伤了。
关于缺点,他的判断是你做事要在把控范围内,超过了你能承受的范围,那它就会成为你的一个很大的缺点。(小白:过犹不及)
包括他是一个很追求完美的人,做音乐很经常觉得还不行,还要继续调整,最后导致他delay自己的任务了。过于追求完美细节,一直在挑错,导致工作没有办法结束了。
他自己是很有自信的,但是有时候自信过度就会变成傲慢和自大,很容易不听别人的意见,只是在专注于自己的东西,别人给的提醒也会忽视。
以上就是他自己的评估了,他觉得自己身上有这样的问题,如果过度使用就会出现麻烦。
他的评估很准,我对他的观察也是,有时候我只要一个信息点,但他给我补充了很多的细节。甚至有很多无关的信息。
至于我,首先我是一个很懒的人,在播客里说过我不想烧饭,不想做家务。之前发动态说自己吃法棍被划伤嘴唇,有人告诉我可以涂黄油。问题是我缺的是怎么吃的方法吗?我缺的是把东西切好,涂上黄油送到我嘴边的人。。。
其次,我是一个不喜欢程序性东西的人,一旦你让我去按照步骤,我就会觉得好麻烦,没有耐心去做繁琐的重复性的东西。这个也是我在工作上的一些缺陷。
AI反馈给我的是,我很容易 skip 掉一些流程。我曾经就因为没有做核酸检测滞留在机场。我经常在跳过一些步骤,这一点其实不太好。我觉得他洞察也蛮有意思的,我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再者,我在教一些非常 simple 的事情,我会很没有耐心,比如说我这次回家教我妈和我姐怎么用信用卡怎么去开户等等,其实这些事情也不难,但一个个去指导他们,帮他们去做这些程序性的东西,我当时的耐心就已经要爆炸了。
还有一点,可能不算是一个缺点,它是一个风格。
涉及到我自己领域内的经验相关的东西的时候,我会非常强硬。如果我的合作伙伴相对来说很是喜欢 control 的人,他会觉得我自作主张。
今天谈缺点让我思考了很多,其实我的缺点还是能列出很多的。
包括在亲密关系当中,容易夹杂情绪,比如说我心情不好,我就是会不想理、冷暴力。情绪也蛮多变的,可能会从开心瞬间变成很down,而且我不懂掩饰情绪,容易把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对方。这也是我的一个缺点。
白一喵 07:53
其实当时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是定义“缺点”。
思考型的人很喜欢定义问题,所以“缺点”到底是什么。从字面上来看,每个人可能都有弱点,但是弱点不一定是要命的问题,也不是每个弱点都值得你花精力去处理他。(比如吃东西砸吧嘴)
另外,有些弱点是跟能力有关系,能力基本上就是用进废退。
比如说我刚工作的时候PPT做得很丑,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 PPT做得好看很多。现在做 PPT 又恢复到很丑的状态,除非我想要认真好好做。但这个不见得是那么重要的问题。
可能真正重要的问题。我在想他一定是跟性格有关系。说到性格的特质上,有一个基本的常识叫:喜恶同源。你所谓的一些弱点,其实只是身上的特点。有的人会喜欢,有的人会不太喜欢。
我想到第一个点来自最近别人的一个反馈,就是我太爱分析了。
很爱分析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讲,肯定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有的时候会给别人造成一些困扰。人家可能并没有准备好被你分析。因为是一个社交的场合,可能我们只是随便聊一聊,没打算给你讲个道理,但是我会习惯性的忍不住去讲。我的感觉是他可能会稍微觉得有点被冒犯到,或者他会有点不太舒服。
分析本身是耗能的,如果你什么东西都去分析,其实很容易会造成“我很累”。
典型的例子,除非有那种特别会带气氛的朋友,让我处在很开心不用动脑的环境。不然我一个人就算是看综艺,我都会忍不住分析。有好几次我工作了一天,想看看脑残剧,看着就会觉得,这个台本真不错,那个表达不错,赶快截个屏,赶快做下记录,事后就觉得很累。
很多朋友给我推荐《进击的巨人》,但我并不看这个动画,他们很意外,其实是因为我知道我太爱分析了,我知道我如果看这种,我一定会累死自己的。
人经过不断的修炼,对自己了解得更多,你要慢慢地去把握这个度,你会更知道你怎么用好你的特质,但是你不要过度使用,否则容易困扰到别人,同时伤害到自己,这个一定是有阶段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高频的训练,我在这一点上控制还不错了,刚才那个情况可能恰恰是因为非工作场景你又不太熟,也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一不小心就暴露本性了。
我回想了一下,这个特质还蛮明显的,而且带来了很多麻烦,我在学校做社团,也带很多人去做一些事情,我非常讲框架,讲究做事的流程。你必须要按对的逻辑去做,否则会得到一个烂的结果。
当时我跟协会里面的一些人的关系其实还蛮紧张的,现在想想,那时我确实还蛮讨厌的。我在协会里高频地说,你这个事不能这么做,这个东西因果不对,你的前提假设是不对的。但其实没有人喜欢被说教。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当你被爸妈说教的时候,当你被说得很烦的事,其实你也不会给到他一个有效的反馈。
所以我当时经常觉得为什么这些人不讲道理?这个事情就很简单,不是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吗?为什么大家不懂这么简单的道理,导致这个事做得那么麻烦或者做不出效果来,以及我是在为你们好,为什么你们好像并不是很领我的情?
是因为自己不够成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过度使用特质,没有考虑到别人跟你的差异,确实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角色的错位感
范米索 14:21
我突然想到我自己还有个缺点——很直接。我的性子是很直言不讳的。我可能在社交平台上很直白地去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会冒犯到其他人。所以我会看到一些不熟悉我的人给我反馈,我好像很理性,很高冷,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真的见过我的人,会觉得我很随和,甚至很中二。
我后来思考了一下这个缺点,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一个印象?
错位感就可能在于人是有很多面的,我在跟线下朋友交流的情况下,我会觉得这是我最真实的状态。其实聊的内容都一样,只是传递出来的亲切感不一样,因为线上你看不到我这个人,你只是在读文字。
对于一些事情,我一旦有想法,我就会很直白地说,可能会戳到一些人。我现在的表达尽可能都会去,就像我上次和你说的刀锋上面包一层圆润的东西,至少说不会说让你觉得很疼,或者是被伤到。
但对于很多看着我怎么一步步成长的人而言,他们不会认为我高高在上。
唐海程 17:44
我也是,我线上给人的观感是比较凶,但我线下的时候人会显得比较舒服。
我其实后来大概想清楚了,线下对我来说,其实他是个独占时间的逻辑,说得好听是陪伴,讲得不好听叫耗完。因为你有这么一个充裕时间的预设,比如约见了两个小时,你半个小时就聊完了,就没法聊了嘛,很多人可能会相对温和一点,尝试去获得单位时间的最大转化、聊出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其实我也很清楚,一旦目的变了,我的态度也会变。
在线上,我的工作习惯是会有大段的时间自己干活,抽一段完整的时间集中回复其他人给我的留言。这种时候怎么直接和高效就怎么来。
白一喵 19:26
我们三个应该都是在工作状态里面,会根据目的不断地去切换角色、改变风格的人,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还能够那么柔顺地去切换风格?会因为风格切换没有那么柔顺,在生活上会导致一些问题吗?
范米索 19:55
如果你要说生活,我带进亲密关系好了。我再谈一个缺点,我喜欢多线作战。之前写过一篇《我糟糕的工作方式让我提升效率》,同样的能力其实在亲密关系里却是不太好的。
比如说我在视频聊天,另一边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我大脑可能听这边不会太多的放注意力在伴侣身上,偶尔应付一下。其实对于亲密关系的对象而言,其实他肯定是不舒服,因为他在全身心地在跟我聊吗,但发现我很敷衍。
其实我会相对来说比较贪心,一边想照顾他,一边又觉得这个事情不能放。
其实那段时间应该是给伴侣的,这是他专属的时间,但是我却切到工作状态去了。
我在跟他聊天的,我有时候会用工作的状态对他。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些文章的灵感是来自于,跟他交涉一些观点探讨的时候,我就会很严肃地以一种我coach别人的方式去对他。
比如那时候疫情爆发,他爸工厂出了一些问题,我给他做了一份方案,我说你拿这方案去给你爸谈,你怎么去谈,谈什么等等,我会下意识的控制不住,就好像在面对客户,没有把他当成是我的亲密关系的伴侣。
至于是否带来麻烦,我觉得看人。
因为我曾经在之前的关系当中也会有这样的毛病,被作用的对象他其实很不舒服的,他觉得:拜托我们是男女朋友关系,你为什么要用以这样的方式对我。
但是还好在AI不是那样的人,他完全open,他觉得这个还蛮好的,甚至 enjoy 这样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分人。因为我之前的伴侣真的不enjoy,甚至会觉得我在控制他。
你看不同的人,在接收到我这些行为的时候,或者我这些想法的时候,表达出来的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
白一喵:
我们可以把缺点稍微分个类,对自己来讲,还有对别人来讲。如果我们优先聊其实对别人来讲的,你会发现它都涉及到关系。
刚刚提到“喜恶同源”,同样的一个特质,同样的一个事情,不同的人接受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觉得是缺点,有的人会很欣赏。
所谓的优缺点都是对环境的适配
唐海程 24:09
我最后会意识到所有的行为模式或者说价值观,它们都是相对的。
举个例子,说不定你可能之后去秘鲁生活,你有可能会发现你现在认为是优点的那一部分,可能会变成缺点。可能现在大家认为你是缺点的,在另外一个环境底下认为是优点。
如果你永远盯着缺点,尤其是别人告诉你的缺点,在一个游戏里特别多不同价值观,你感觉他做什么都是错的。很大程度上你得去知道,其实本质上是你的行为模式,再去知道和他们互动的模式。
白一喵 25:50
你会发现放在不同的范畴里面,你都会发现你的特质会招一些人的喜欢,会招一些人们讨厌。
最窄的范畴是放在自己身上去看,你的模式对自己有什么好的和坏的影响。再大一点就放到一个群体里面去,比如我周围的朋友、对我的客户有什么影响。再大一点就放到一个城市、国家,最大值就是放到了一个文化里面。
前几天我在即刻上还发了个吐槽,我在腾讯上面看核酸检测当地的要求,他表达不是 mece 的,提到了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中风险地区的,但是唯独没有提到低风险地方的。
你心里很烦躁,觉得我花了这个时间查了,而且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权威的信息源,但找不到答案。
但是很快我会调节,有些文化里面这种丝毫不差是要被高度遵守的,比如日本。
范米索 28:50
AI又可以举例了,他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下,一种是很混乱的拉美文化,很随性,另一种是日本文化,要求严格遵守时间。
我当时问过他关于身份的混杂性。他跟我说,如果你在拉美很守规矩,拿着日本的那套去拉美生活,你混不下去,你会被欺负到死的。但如果你拿拉美的混乱去日本,你会被鄙视到死的。
所以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AI完美契合了我们谈的话题,在不同文化下,要切换不同的行为模式。就好比他很严格的时间观,完全是在日本养成的,但是他到了拉美之后,会立刻换一种模式,因为他知道拉美人做事风格还蛮懒散的。
你不要用单一的文化视角去看很多的事情,优点和缺点,其实没有那么强的分界线。
就好比你是一个很固执的人,看上去是非常不好的,但是固执的好处是比如说像乔布斯,结果智能手机大放异彩。
唐海程 30:34
对,但是你可能另外一个时空就挂了。
范米索 30:37
需要合适的土壤,在中国未必可行。也要看行业公司看行业,假如老板要求的是听话服从,你如果太过于有主张和见解,其实老板是不喜欢的。
如果是换成我的领导风格,我会很不喜欢那些特别听话的人。我会觉得什么都要我安排,我来催促,你就像个robot,很难有成长。
我希望你有自己的大脑的创意想法。你可以去做创新,完全是一个 freedom 的状态,你去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就好了。
一元论的内卷
唐海程 32:13
我们现在的文化环境,是一个非常推崇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世界。内卷也是特别单一的评价体系,这会有问题。所以我会觉得所谓的缺点和优点,最后是对环境的适配。
如果只有一套游戏规则,确实会形成非常明显的优点和缺点。但好多《读者》上面的故事,类似中国的学渣到了海外其实变得还不错。
我最近在看本书叫做《最小阻力之路》,我开始重新去思考,我们曾经有录过一期叫顺应和反抗对,人像一个球的两边摆来摆去。顺应和反抗就是,顺应到一定程度,你就去反抗,反抗到一定程度,你会想去顺应。
但是如果你一直在这个东西来回摇摆,就很可能因为你这个解本身就有问题。他们最后提供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创造”,换一个游戏也可以。
米索:
我们现在就在做自己的生意,挑自己喜欢的合拍的客户,做自己的社群,释放我们的信号,把人吸收进来,其实我们都在刻意的去创作这类游戏世界。
你可以选择和你交往的人是谁,比如社群是你在吸引一些和你同频的人过来,本质上也是在做双向的选择。你其实是你自己文化的缔造者。
白一喵 35:33
其实我会相信人对文化有适应性,就像我们到日本住一下,就会很快融入到那边,他回到中国又会融到这边。
但是他不管怎么样,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而是你在那边呆一阵子,某种意义上同化和适应了之后,你要调整回来,也是没有那么快的。
但中国网络,非常的发达,你会在发现大家可以同时待在很多个平行的空间里面。每个空间的文化其实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陌生人、客户,乃至去到不同的公司都会有不同的文化。
我们三个来说还好,客户是我们自己挑的,这个相对还可以可控,但有些东西就不太可控,比如说网络的空间。因为最近我在即刻上发东西,经常在两个心态上有摇摆。
一种心态,特别自由的,我知道我的一些表达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这个没无法避免,我也没有付出什么东西,我也不用承担什么责任,我就随心而发,反正我就把它当成一个碎碎念或者记录的工作就好。但有时候我也会发现接受信息的人被刺痛到,这个东西又对我有警醒,我又会觉得还是应该要更斟酌一点。甚至会想是不是该把之前发的东西删了。
范米索 38:54
我感觉下来,以我对你们两个的了解,应该在这方面都会比较谨慎。
海程:
我甚至已经偏向于不说了。
米索:
可能是我的缺点,有时候我会控制不住过度的表达。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很直接。在过度表达的过程当中,我没有去考虑阅读者或者接受信息者的感受。
当你在表达的过程中,你肯定是会对他人有影响的,这个影响是你避免不了的,不管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促使我在不断表达原因有两点:内部原因是,我自己看到很多东西,我觉得很好,我会忍不住分享出去,我会想要把好的东西给周围的人。
第二点是对于接受者而言,因为不喜欢的人肯定不会主动私信,说我很讨厌你发这么多东西。我接受到更多的是:你多发一点,经常看你朋友圈。甚至是私信给我反馈,分享他们的感受、经历和故事。
白一喵 41:53
对我来讲,点赞并不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反馈,一个赞在和十万个赞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所以我现在是倾向于认为这个事情是个困扰,但不是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东西他是一个哲学上一定会存在的。而且恰恰是因为我具备了更多的知识,所以我对这个事情才更加谨慎。
我们自己都知道,如果你只需要帮客户去塑造一个习惯,技能或者产品知识是容易的,你要改变他的态度就已经很难了。你要干预他底层的信念就更难。
心理咨询的那些案例,一些不太健康的信念都跟原生家庭有关系。我赞同,只要所以你会忍不住同情,你也知道你的一些信息人家好像是不经意地看了一下,没往心里走,其实会影响到他的潜意识,那你就会更加的审慎。
再加上回家听爸妈开车的念叨发现,大多数老司机都是越开越小心,越开越谨慎。道理是一样的,胆子大的无一例外是年轻人。
范米索 44:04
是的我赞同,其实这一点我也在思考,之前有提到我的表达比较aggressive,其实我也在越来越圆润。
好比我以前从来不会看金刚经,道德经之类的东西,年轻气盛也不相信那些东西,但现在我对于很多事情是有敬畏的,逐渐随着你的年纪和阅历上去,你才慢慢的反应在你自己身上了。甚至进入豁达通透,还有很平和的状态。
我有朋友受网络攻击了,回来找我,求助我。我最早之前就提醒过他们,在任何社交平台上去发言,只要曝光量够大,一定会有带刺的评论,一定会伤害到你,这是一个规律。
其实在这些年,我个人感觉我心理承受能力是在越来越强的。因为我被扎的太多了。
海程:
这个其实也跟环境相关,假设是一个永远没有网络暴力的世界,你发展出来防御机制其实是一个非常耗能的技巧。
米索:
现在来说,刺越来越少了,可能我自己也自动屏蔽掉了,就长出了那道墙,甚至你来扎我,我可以更好的方式去揉掉它。以柔克刚,就像太极。
我现在已经不会做“怼人”这种事情了,而是以更高阶的方式回应,最后你发现信息发出去之后,对方也不会再来回了,因为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了,
白一喵 47:43
其实我还深蛮喜欢米索的刀的隐喻的,你散布的信息有可能是带刀的。我就在想人成长意味着什么,其实成长意味着你的觉察度变高了。
你们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会带“刀”的,因为每个人的解释系统不一样。
我比较容易看到一个画面是对方看到我发的东西,给我扎一刀,但是我不在意,因为我被扎过非常多回,这只是个小刀,根本就不重要,没必要去回应他。
但也有可能是一个很严重的刀飞了过来,扎中我了,但是我有更好的方式去回应这个事情,因为我对这个东西有解释,我们并不会因此感到疼痛。
甚至很快就会进入到理性的思考,他为什么要拿刀来找我,这意味着什么,我接下来要怎么去回应他。
我们选择的模式是当下“最优解”
范米索 49:40
我刚才想到了一个点,对痛的阈值承受能力过高,有时候是优点,有时候是缺点。
对创业者来说是好事,因为需要抗住很多压力,但是有时候会起到一个反作用,比如说你太过度工作很容易猝死。或者你感觉不到别人的那种疼痛,你失去同理心,你就会变成一个机器人。
其实人还是要保持一些痛感,不能说我们大家都在追求一个极致,希望自己抗压性越来越强,对于痛苦的承受,阈值会越来越高。
白一喵 53:37
但这件事情我觉得理论的推导和实践的过程中间会有点出入。理论的推导就是我们说好的状态是你处于一个高度觉察的状态。你知道别人跟你不一样,你知道你们中间总有一个合适平衡点,但事实上人没有办法一步到达这个地方,要通过学习。
学习是怎么来的,来自于我一开始凭着本能去做事,得到一个负反馈,我才知道哪不太对。才知道原来世上的人不是都这么想。原来我觉得很开心的事情,对别人来讲是讨厌的。你才会去做调整。
唐海程 54:31
除非你全知全能,在逻辑上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像变色龙一样,发现情况变了随时去调整它。
但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无论是观测能力还是行动能力,都是无法达成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在全知的问题层面上。因为你全知了,基本上其实是能全能的。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现实中我们没有办法迅速判断场景的变化。我们应该要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阿德勒心理学对我来说很大的一个帮助就是,我们现在采用的模式都是“最优解”。
就像米索日常会做比较公开的表达,你虽然有时候会说给你造成困扰,但是长期来看你之所以选择这个模式,是因为好处大于坏处。
白一喵 55:46
你没有改变这种模式,说明它一定给你带来一些好处,缺点(坏处)就是你为了得到这个好处而付出的代价。
怎么洞察自己的缺点
范米索 55:50
至于我们怎么洞察自己的缺点,要么是在关系中洞察,要么是得到负反馈之后得到洞察。
AI是在运动过度(后背)受伤的时候意识到自己过度了,也就是遭遇一些负面的环境,人会很有很强的意识,知道自己可能是不对的。比如说你做一个事情失败了、受伤了、别人给你负反馈了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去帮我们审视自己身上的一些弱点。
还有一点是包容度的问题。当你发现原先不如你的人,某种程度上比你强了,这时候人会产生嫉妒心。其实这本质上也是另一种还蛮常见的缺点。说好听点是羡慕,说难听点是嫉妒。
白一喵 58:00
其实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人的解释系统的问题。用心理学上的一个词来去理解,我觉得可能更贴切,它本身也就是一种「愤怒」。
因为你遭遇到一些你不可理解的事情,你就会产生「愤怒」。愤怒展现给别人,就呈现出攻击,嫉妒其实是一个攻击行为。愤怒憋到自己身上,就是自我攻击,觉得自己没有用,对自我的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但不管怎么样,它都是一种愤怒。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其实就是不断进化你的系统来让你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范米索 58:48
我刚刚提到的表达过度可能有时候会给他人带去困扰,有朋友说,你可以练习试试看三天不说话。
那段时间我没有发朋友圈,有人私信我说,你怎么了,今天没有看到你发朋友圈,有点不适应。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发圈频率太高,所以才会带来这样的错觉。
有时候你也不知道“过度表达”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后来想了一下,还是 follow my heart 我怎么喜欢怎么来。再者,我不能害怕别人吐槽,就扼杀掉传播一些或许真能帮到他人的信息的可能性。
唐海程 59:56
假如你是一个甘蔗,有的人会嫌你太甜,有的人又嫌你太淡对不对,跟你的糖度就是恒定在那里。当下,我可能真的会很顺从自己内心。
白一喵:
海程的甘蔗理论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这个问题一个更加终极的解法,就是在自我觉察的前提下,你的自身定位尽可能选择适合你的生态位,你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比如你会发现可能最适合我的,就是一个表达者的形态。
因为你改造解释系统,要花时间,我们肯定是不希望你在改造过程中一直承受不知道是痛苦还是幸福,那么随机波动的状态。
你不可能讨好所有人的价值观
唐海程 01:01:41
我突然知道之前我遇到的一些问题究竟是啥了。
因为经常别人会给我反馈,我会想改。比如有的人会跟我说你长得太斯文了,但有的人又跟我说,你有点太刚猛。
确实,也许这是我在不同的环境底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相当于我同时练了一个法师、一个战士,然后在两个服务器上登录。当然就会收到不同的反馈,从逻辑上来说,两种角色都是我,只是我在选择不一样的游戏。
我其实前段时间在想,以我从小接触过的很多不同的价值观来说,如果我要真的讨好他们所有的人,会很搞笑。相当于我既要投资基金,还得做个厅长,天天开着跑车去上班,下班了,赶快晚上做美股,周末要去种田,甚至会发射火箭。
白一喵 01:03:10
同样的一个人开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在两个服务器上得到不一样的反馈,这个类比启发我想到一件事情。
我突然意识到这很像大厂的轮岗机制。因为轮岗的初衷是希望以全方位地去胜任一个能力,最终尽快进入管理者的通道,准入门槛在哪里?可能是这个人,相对来说在同辈人里面做自我觉察度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强。能够去适应不同的角色变化。
因为假设你的出厂设置没有那么的突出,你恐怕还真的是先做好一个角色。比如先做一个斯文的法师,再慢慢去做一个火力猛一点的法师,再去试试看战士。
如果你不是那样的人,半年轮一次岗,上一个岗位在事业部,有非常多的人际关系的部分。下一个就把你转到了研发,以事情为中心的。人可能真的会疯。
唐海程 01:04:22
我想明白一件事儿,如果环境切换特别多,人真正的问题不会在于具体的问题。
因为你有两种不同的解法,一种是认清自己,心里有逼数,就不去干那个事了。还有一种就是,顺应每一个游戏。
我会意识到我之前的痛苦之源,是因为我尝试要把所有游戏都要打好。我的顺应不是讨好别人的适应方式,是把大家全部按到地上打。相当于你把所有的职业在所有的服务器上都登一次,还要打到全服第一。其实是一种贪心。
去年意识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人可以喜欢很多事,但如果提到创造价值,直白点就是赚钱,要是有件事情能赚十个亿,一年只要工作一分钟,那很好,剩下时间你躺着也行,而不是大家每天非常忙。
白一喵 01:05:46
这个事情也跟你的解释有关系。但我们遇到问题现在都不是这样。大多数人是感觉我做这件事好像在享受过程,但第一结果确实不好。第二,我确实在为结果苦恼,因为赚钱太少了,我活不下去。
(海程:二元论是一个解法)我们当然知道二元论不是世界的一个真相,但是他是通向真相的一个方法论。
我们当然是希望你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和应对这个世界。对,但如果你现在一步到不了,那就分步来啊。
米索:
你提到游戏的时候,我想到我以前玩游戏选择的人物角色永远都逃不过两个角色,不是战士,就是刺客,都是要贴身肉搏的那种。
因为你的角色定位、你对自己的预判、你的喜好,都其实都会反映在游戏当中的,你希望以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出现在虚拟的世界里,怎么去应对那些战争磨难,可能真的和你的一些经历有关系。
比如我现在的表达可以无所畏惧,感觉就是我给你一把刀,你点技能了,差不多时间你就要上战场去砍人了。
白一喵 01:08:42
我也给你一个光明一点的反馈,也有一种可能,你的表达没有问题,只是因为网络会放大负面的声音。
从概率上来讲,我觉得至少在中国的交易体系和当下的社会所属阶段上来讲,很多人过往的环境,确实没有那么健康,他们自我的意识,包括她们的一些理解,其实是片面狭隘和有问题的。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你遇到意见不同的声音其实是蛮正常的。至少我看你东西,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尖刻的地方。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和你比较熟,也有可能是因为看英文的世界里面互怼的东西多了,你这个真的就还好,至少观点还是比较客气的。
唐海程 01:10:00
我曾经厌恶网络暴力,所以我之前在公众发声会很少。后来碧波跟我聊说,以国外网络恶毒攻击程度来看,她认为中国是个非常友好的国家。
相当于我们生活在一个新手村,别人偶尔砍你一刀,你就哎呀好痛,但其实别人是地狱模式,天天被人砍,已经刻画出了一个类似防护装甲之类的东西。
改变需要克服重力做功
白一喵 01:10:46
这是我最近思考一个话题,现在市面上有一种负面的声音说职场的年轻人耐受力很差。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讲,我们第一反应其实会把它解读成一个中性的信号。也许年轻人在有些事情上的反应会比较强烈,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你没有办法立刻就得出一个结论,说他这样很脆弱,背后一定有一些原因。
我就在想,每一代都是被上一代骂着长大的,那么90后和80后遭遇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我最近一个猜测:跟推荐算法有些关系。因为推荐算法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容易让你看到差不多一样的东西,反倒让你对真实社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有错误的预期。
也许你最近看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但你生活了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糟,或者是你之前看了太多美好的东西,稍微被打击一下就已经很痛苦了。
范米索 01:12:22
我发现还蛮神奇的,我最近观察到了一点,还蛮多学生在关注我,甚至找我咨询。而不是我预想中的职场人士。
白一喵 01:13:08
我脑子里的建模是:当人感到不适、想改变的时候,就像是处于一个半圆形的坑,他感到不舒服想离开这个坑,要克服重力做功,而这个过程需要能量。
一个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就是,更年轻的人,天生就有更多的能量。一旦过了一定的年纪,能量会下降。更何况你也有了更多的束缚,脑子中一些不太健康的固有的观念也已经非常深了,所以要去处理也会更难、更麻烦(价格也是更贵的)
范米索 01:14:05
的确可塑性会差很多。
我观察到有自我觉醒且懂得自我教育的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但来找我的,基本上都是符合这两点的。
他们在经济上,购买咨询这个算昂贵的服务虽然很心痛,但是他们觉得这个很值得。
原因在于他们面临决策,尤其是一些人生的关键节点上,他需要一个更成熟的人,或者更有视角的人,他喜欢的性格或者价值观的人,去帮助他来做这样的一个大决策。
所以其实本质上看上去好像是在做咨询,实际上他是在买一次他人的决策。这个其实还蛮重要的,但很多人意识不到咨询背后更大的意义。
我想来想去,花一笔咨询费用,企业肯定是为了增长,为了赚钱,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要买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想要从我身上得到什么,一定是一种经历,一个决策。仅此而已。
白一喵 01:15:35
你提醒了我,我有一个弱点,也对应着是一个优点,那就是我不爱听人做决策。
这跟我的工作有关系,但我最近也会发现在适当的情况下,这个原则可以有例外的,前提是你们互相了解、互相信任,而且确实是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进行决策。
我觉得适当地要多表露一下我个人的想法,这是有必要的,它可以不是你工作的主要部分,但是我觉得他可以有。
范米索 01:16:00
虽然我也不太喜欢给人决策,因为毕竟是他人的人生。但有些答案,我会以我的视角给出分析,让他们作为参考,最终的选择权也是取决于他们自己。
举个难听点的例子,就像给人荐股或者买基金,背后的逻辑就是分析同样的钱,我为什么要买这个,不选另一个。你是要给出你的分析的,当他听完你的分析,等于他接收到了很多的信息和情报。
具体来说,我经常置身处地在他们的位置上去思考:如果我当下面临这两个选择,我会怎么去做。你作为一个长者,或者一个过来人,因为经验比他们丰富很多,你可以站在一个很高的视觉上,一下子就看出他更适合哪条决策。
但你不能直接告诉他应该走哪条路,而是要告诉他你的视角,你要给分析,让他自主决策,让他自己去评估其它因素,去考虑自己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做。我觉得这个对于年轻人而言是很重要的。
白一喵 01:17:55
对,其实你是需要告诉他,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
教练流程里比较谨慎这么做,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会破坏他去学习的能力。但我觉得凡事没有绝对,在适当的时候,我就要干预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快溺水的人还是要先救一下,而不是坚持让他自己学游泳。
世界的高度复杂在于动态变化
唐海程 01:18:19
我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哪些事对或者不对,他是一个信条,就像摩西十诫。
但你其实会发现,这个世界更像是个公式,就类似 (A+ B)*C=X ,各个参数都是会变的,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假如 A 的变量变了,B和C也是要调整才能得到X的结果的。
白一喵 01:19:30
这也是工作难的地方,它有艺术性的地方,是高度动态变化的。但所谓的科学化的东西往往都是建立在静态的假设之上的。
我们用的各种模型也是。SWOT 和 MBTI的框架如果只是套用模型,看起来好像谁都觉得很能做,但如果你用动态视角去看,拉到时间轴上来看,再考虑到环境的变量,它就变得复杂很多了。
范米索 01:20:02
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工作角色,教练肯定是一个。
白一喵:
这训练强度太大,但最关键是你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数据集,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目标输出。
范米索:
而且我觉得它很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有些朋友说也想做教练等等,但太年轻了,不是说年龄是一个问题,只是可能他的经历和阅历都还不够。
好比HR 去给人做职业生涯规划会存在某些问题。虽然他们了解工具,掌握很多的那些方法论,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过。比如没开过公司,有个人想创业,可能一个 HR 给他做职业生涯规划,问他合不合适创业等等,其实给的意见是非常弱的。
在我眼里真正有丰富经验的教练。他们肯定是经历很丰富的,绝对不会单一的职业走很久。十年 HR 生涯,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好事,或者说这个数字本身并不能代表你阅历丰富。
白一喵 01:21:41
比如说十年教学经验,我可以把它解读为,你深耕在这个领域,经历过很多。但同样我可以把它解读为,好像你其实没有什么建树,从业这么久都没有什么变化。以及你的思维是不是已经被焊死了。你看的太多,想当然就觉得,这个东西之前就看过,我知道。
要训练这个事情我也非常推荐的办法,发自内心的建议大家多看辩论。如果娱乐一点就看《奇葩说》。如果打开方法不对,你就会把它当成一个综艺。
首先你要去观察,有些观点人家明明不信,包括你自己都不信,如果你被分配到必须要捍卫这个观点,你要怎么去有理有据地去支持他。
虽然大家说这个节目一定不是一个正规的辩论赛,因为有些东西你仔细看,它其实是没有逻辑的,它包含了很多段子的情感,但我觉得它其实很非常贴合真实的状况。
谁告诉你生活里面大家都在讲道理?
你的身份会模糊你的理智
范米索 01:24:05
虽然我没当过妈,但我看了我姐的教育方式,蜜汁自信我可以教好我的小侄女。
白一喵 01:24:30
你的身份本身会模糊掉你的一个理智。
这个比较典型的是,你是孩子的妈,可能你反而带不好他。其次就是老师一般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他们可能会习惯性地把说教的东西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类似于“我能把学生教好,为什么我教不好你?”
范米索 01:25:13
对,还会有比较心理,可能带的一个班有三四十个孩子,有些孩子很厉害。回家就会去跟孩子说,你还不如我带的谁谁谁。
唐海程 01:25:33
好难,用 40 个人的比较系,去搞一个人。
白一喵 01:26:25
也有一种原因就在于我们刚才提到的。有的时候你不能以老师角色代入到你跟孩子相处中,你需要换一个角色,换一个风格。
唐海程 01:26:44
可能这个模式对他有利,所以会把这个模式很自然地带到别的地方。相当于他换了一个服务器,还是在按照老方法。比如当领导的人,可能回到家依然是领导的样子,尤其是退休以后简直就是心性大变。
白一喵 01:27:20
我可能是发自真心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尽早意识到这件事情:世界是无限的,但人的意识是非常有限的,不管你再怎么学习,再怎么努力去进步,再怎么聪明,你的意识都是有限的。
现在记住这件事情,你对很多事情会有更多的敬畏感。你不会那么想当然,会对自己现在所谓坚信不疑的那些东西,保有一点怀疑和讨论的空间。
我觉得这个意识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意识,后面遇到问题,见招拆招,不会的再慢慢学。
唐海程 01:29:38
我的缺点,也可能是优点,那天我爸对我的洞察很深——我野心很大,好面子,安全感不足。
其实我第一次跟小白在聊的时候,当时所有的问题就是安全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其实重新盘我所有的财物的时候,我就会意识到我现在百分之九十的问题,如果在 A9 的框架内都是可被解决的。安全感包括了钱和权力等等,说白了我觉得我不够强。
范米索 01:28:20
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的非常少,你敢不敢当众去承认自己的缺点。
就好比我们今天做的自我表达,其实大家就是把缺点拿出来摊在桌上。
白一喵 01:30:56
谈缺点接纳是建立在自我觉察之上的,你都写不出来自己的缺点,谈什么接纳。
范米索 01:31:10
至少在我这个阶段,我不觉得谈缺点是一个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反正我真的接受了。
我们今天看似在聊缺点,其实聊到了很多很深的洞察,蛮有意思的,所以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可以认真地去写下自己的缺点。甚至你都不用写,你可以去跟朋友聊一下。
白一喵 01:32:53
我现在会提供一个框架。下周我们稍微花点时间,我们做做作业,我们下一次就可以拿这个东西来彼此聊就可以了。
范米索 01:33:04
今天真的好开心,我发现三个人见面聊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跟线上远程录制的氛围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能量场都不一样。
所以我也是建议各位朋友,如果真的有多重伙伴在协作,线下的感觉还是比线上要真实很多。
· END ·
一个求助
如果三个人都在不同的地方要远程的录制的话,还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式?
我目前听到的最好的一个版本是,三个人分别录音,然后合并音轨,这对于剪辑的人不太友好。
大家如果有更加优雅的方案,欢迎告诉我们,说不定会有惊喜的小奖品送上~
■ Vol.28 预告
边缘部门的摸鱼学导论
编辑 | 方糖呐
图片 | 方糖呐
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