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空无一物”,这由三个无业游民发起的一档以赚钱、生活、成长三点为主轴,融入历史、战争、西方文化、投资等视角,结合当下去探讨我们该如何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活(生存)”

播客收听方式:

🎵 1.点击图片,扫码收听

🎵 2.播客平台搜索 『空无一物』 进行订阅。

(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荔枝fm)

Vol.20


播客时间轴

01 内卷之王的凡尔赛:我不快乐

02 梦想和钱,并不是不可兼得

03 勇敢点,主动跳出内卷游戏

04 拉美人为什么那么快乐?

05 学习,要找到正确的标杆

06 找到属于你的游戏,获得自由

07 与其害怕失败,不如想想怎么赢

08 教练的意义:带你循序渐进

内卷之王的凡尔赛:我不快乐

范米索:

海程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内卷之王”的局。

海程:

局的初衷不是让大家去卷,而是冥想+团体治疗。大家都很真诚地说出自己的问题,没有必要凡尔赛,但是每个人说完之后,其他人都会觉得很懵逼,觉得他没必要有这样的困扰。

人均清华、人均A8(注:资产千万级别),注意是人均~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很top的水平了,已经超越了99%的人,但是在他们看来,自己不是前0.1%,都不开心。

他们就像参与了一场游戏,打赢了也没什么意思,但是不打赢就会被打死。

有部电影的主角玩德扑时总是输,有人就说他,你只是想避免失败,你从来没有想过要怎么去赢。

这件事情的反面就是,我的几个接受过海外教育的前同事,以及米索的AI男友。

他们在这套价值观里,也许没有很多钱,也没有到很好的学校,但他们过得很开心,非常自洽。

但是不是去海外读书,经历过这些就一定会好呢?不是。

而应试教育出来的人,也未必不会快乐。但大多数情况可能是,哪怕读到了清北复交的博士,自身也还没解决“快乐”问题。逻辑就是“小镇做题家”的终极版本。

AI他们能做到的就是“自洽”,或者说“爱自己”。这也只是其中一个解法。

真正重要的点在于,大家如何从这个,不断和人比较、充满鄙视链的游戏中,玩出属于你自己的游戏。而不是一辈子在玩这个不能打赢,但你又加入的游戏。

因为游戏有一个概念,你一定是自愿加入的。人不会主动参与一个必死的游戏,但为什么大家要加入一个让自己感到不舒适的游戏呢?在这个游戏里,你很痛苦,而且你的存在也给别人造成了痛苦。

看知乎的时候,@弗兰克扬:只要你躺平了,就没有任何镰刀可以割倒你。

其实这场游戏有好几个选项——

A. 躺平,进入赛博朋克的世界。

B. 成为内卷之王,打倒所有人。

C. 像AI一样保持快乐~

范米索:

我和AI聊的时候,提到身边这些朋友,大家都很有钱,AI就说“对啊,但是都很boring,而我和我的朋友poor but fun。”

他甚至很恶趣味地说,“你想象一下,面临死亡的时候,你和你的朋友是愁眉苦脸地死去,而我和我的朋友,是开开心心嘻嘻哈哈地死去。”

我觉得我已经不算是“不会生活”的人了,但在他的眼里,我和大多数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

海程:

那个局里,我也听到了这个词汇——boring。这个词来自那天算是现场社会地位最高的人,他一直这么形容自己。

他最大的问题是,他所在的地方,全国已经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这是他的困扰,你听的时候你也在笑,但他是很认真地在提这个问题。

我理解为,他已经没有进路了。逻辑上,大家在金字塔是一步一步向上跳的,但他已经在金字塔顶端了,再往上的空间很有限。而且他觉得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没什么乐趣的人。

范米索:

还真的是,像AI有非常热爱的爱好,但我知道,大多数人并没有所谓的兴趣爱好。

他非常迷改装车,他自己赚到的钱,不是投入做音乐就是拿去改装他的车了。他的车就是90年代的尼桑车了。(海程:投入的钱都可以买新车了)

确实是,但他就是要那辆车,他说他要用一辈子。你会发现,一个人怎么会对爱好有这么大的热情和投入,赚到的钱都会投进去,这些东西带给他极大的乐趣。

那时候因为特斯拉我还跟他battle过。我觉得这是科技的进步,可以提升效率,不用亲自开车,我甚至可以边用车边工作。他很生气地跟我说“如果你不开车,那你怎么体验开车的乐趣?”

虽然他很敬仰马斯克,但他不喜欢无人驾驶。

也许这也反映了大家对电动车的争论。以及大家应该追求自己的爱好热情,还是在这个内卷游戏里提高生产力?

梦想和钱,并不是不可兼得

白一喵: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我也经常跟大家讲“二分法”的弊端。

当我们提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有问题了。就像一边是内卷,一边为了爱和梦想,但没有很多钱,似乎两个不能兼得,但并不是这样的。

首先,Boring其实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就像米索和AI的争论,其实也是各自的主观,他觉得你的状况不好,一天到晚在忙没什么意思,但如果你觉得很开心,那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每个人的主观世界、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

像海程提到的那群人,他们是发自真心地觉得自己状态不好,感觉不舒服、太乏味了。前面没有进步空间了,打来打去也挺乏味的。

其次,凡事都要找反例。就像我上B站也会发现一些低龄化的观点,比如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比如富人好惨,我还是穷但快乐就好。但其实我们也会发现,有些拥有资源财富的人,也能过得很好。

这个事情的解,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你处在什么位置、赚到多少钱,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完全就是人的内在世界的问题,取决于人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看待拥有的资源。

海程的那位朋友,已经没有什么进路了,在他的圈子里自己已经是top了,多赚几百万似乎也带不来明显的幸福感。

但如果我在现场,我会想探讨几个问题:在你这个游戏的赛道里,奖杯已经拿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奖杯拿与不拿差别也不大,那没有别的游戏可以玩吗?不能从别的地方获得新的乐趣吗?

海程:

是这样的,他所在的地方已经开始了市场化的竞争,他不去竞争就会不进则退。而“退”可能会是一个他无法承受的代价。

白一喵:

在我看来,他和海程之前提到的996状态寻求出路的是一类人。他们都想做出改变。

但改变的前提是,人要处于一个高度觉察的稳态,你知道你要干嘛,你也知道你要这么做。有多余的精力,才能进行探索。

如果套用混沌大学的模型,他这是要进入第二曲线了,在我看来有点晚。因为他已经在第一曲线的顶端了,接下来必然会下滑,他这时候就要接受一个情况,进入不了第二曲线,不舒服就得忍着。

勇敢点,主动跳出内卷游戏

范米索:

海程的前老板Denny写的文章

「来自《22岁年薪150万》作者Denny的一封信」

我那天看了2遍,我觉得他属于主动跳出去的那种人。因为对于一般人,从沃顿到黑石的经历,已经秒杀了世界上的95%以上的人,但他选择放弃了,转而去做乐纯。

我感觉他和“内卷之王”局里的人,不一样。他有自我觉醒的部分,以及他会用行动跳出那个游戏,投入自己的游戏,把酸奶做成了一件还算蛮大的事情,至少他做乐纯的那一套模式,之前在蒙牛、伊利都是没见过的。(海程:他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

不知道你对这两群人的观感是什么?在内卷游戏里挣扎的人,以及跳出内卷,创造属于自己的游戏的人。

海程:

其实你“看到”和“实际体验”是有差异的。

我之前遇到很多问题就是,尽管理性上知道,我都得去试一试,都得自己作把死。如果把我放进Denny的例子,我大概率会先做到韩国人的位置,再选择放弃。可能我的问题是,我不太相信自己的感觉。

Denny还不够明显,我非常喜欢拉美籍的朋友,不知道是不是种族优势,他们很快乐。

白一喵:

这跟我们的东亚文化有很大关系,我们非常讲究“克制”。现在占主流的是儒家,讲的是自我的修炼、要克制。如果这条路走通了,理解没有偏差,其实人是能够得到好的发展的。

问题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和日常工作对人的异化,发生了偏差,不是在“修炼和克制”,而是“压制”了,没有顺着你的天性去发展,把注意力放在了外部。

逻辑上,我们知道你要学习、进步、赚钱,保证你的生存。但做**着做**着,很容易就忘记了初心。

我在辅导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有人做一家公司,账面出现问题,生意上一堆破事,同时后院起火,家里的关系一团乱。

当你去聊,创业是为了什么?——为了赚钱。

那为什么要赚钱呢?——为了给家人更好的保障。为什么想要给他们更好的保障呢?——为了让他们开心、无忧无虑。

再问他们,那你现在在干嘛呢?他们才会突然醒悟,自己在做的事情,渐渐偏离了当初想要的东西了。

教练工作好玩的地方在于,就那些人的社会地位和阅历而言,他们往往自己是有解决办法的,并不是道理不懂,而是被外界环境、被情绪和焦虑绑架的时候,注意力放在外界,很难与自己建立链接,与自己进行对话。

应该是奇葩说有一期姜思达的观点是:我们现在的社会,逼迫我们时时刻刻与外界发生联系,处于一个始终在线的状态,但跟自我断开了联系。

拉美人为什么那么快乐?

范米索:

我有一个洞察:这一届年轻人似乎不那么注重“家庭”了。比如过年也不一定要回家,但是拉美人的家庭观念比我想象中重得多,比如元旦跨年的时候,AI是全家人一起倒计时的,他还把我call起来一起参与。至少我从小到大,没有和家庭一起倒计时过。

一开始我对拉美人有偏见,觉得他们都是playboy,比较不负责任。追求阶段,拉美的竞争是看你唱歌跳舞的实力的。而且经常会有舞会,让你有机会认识姑娘。但是在中国,可能还是得看钱。

拉美人一旦要进入一段认真的关系的时候,他们会使出浑身本身去“撩”姑娘。一旦进入家庭中,他们会非常在意“家庭”这个概念。

比如你可能可以对他开任何玩笑,但如果你拿他母亲开玩笑,他就会打你。在巴西,姓氏是跟母姓的,而不是跟父亲。而且他父母每年都会有结婚纪念日,并且很有仪式地度过。他从小就是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长大。

米索和AI更多有意思的探讨👉《世界上最著名的学校伊顿?不去,没有女人。》

中国的直男那么多,他们不懂得如何对待女孩子,就是因为环境没有学到。但AI的父母就是很好的言传身教,加上他有妹妹,他会学着怎么照顾妹妹,他也有姐姐,姐姐每次失恋可能就会告诉他要怎么对待女孩子。

这样的家庭,就很自然地教育出了很强的家庭观念、对待女性的方式、良好的生活态度。以至于他们对于钱的观念,没有那么重。

白一喵:

这跟我接触过的拉美朋友印象类似——“热情四射“,很容易吸引能量低的人。

在他们的文化审美里,很讲究“生命力的爆发”。

但在我们的文化里不太聊这个,有一些教练机构的公益workshop,聊到某些概念,比如“你的生命要绽放”“你应该是完整的”“你要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的期待”

字面意思是很容易懂的,但是在场来的人,他们脸上很容易浮现出一种困惑,一种不知道你在讲什么的表情。甚至有些人看到这些会觉得是“传销”“精神洗脑”。

我在想,会不会是因为这些概念对我们的文化来讲过于陌生,导致大家会无所适从。

范米索:

我感觉是大环境的问题,东亚文化还是比较压抑的。大家长期在压抑的状态下,很难去思考“生命力”。

海程:

我估计陪我女朋友出国读书的时候,我会到拉美生活一段时间。

有一部讲咨询公司的剧,我印象特别深,叫《谎言屋》。剧终是男女主在古巴做项目,女主就问男主,为什么我们天天在做这些奇奇怪怪的项目,而旁边这些人在喝酒就很开心,导致男主就崩掉了。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在单一文化环境下,没有见过另一种“可能性”的状态,导致他无法想象。

比如小白所说的,你都没见过生命绽放的案例,自己要怎么学会“绽放”?

白一喵:

我有个师兄,他现在状态算是挺开心的。机缘巧合下,他的头几份工作都在海外,才知道原来工作和生活可以不矛盾,会有融合的部分。而人与人的关系,真的可以平等尊重。与是否上下级、是否有权势没关系。

虽然现在他回到国内了,现实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与海外会有不同,但他也不会因此被同化,因为他见过了“对”的样子,知道当下的状态是“不对”的,只要他往“对”的方向去努力就可以了。

范米索:

我有个之前在外企的客户,他的老板是一个法国人,公司的办公氛围就很nice。比如午餐休息时间,哪怕是最高层也会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饭,会把平等贯穿到整个team里,不会有上下级的“我敬你”、“坐主位”。

他们的讨论环境是,聊天时大家都可以发表意见,包括领导有问题你都可以提。

工作以外,我的客户洞察到,他的老板除了工作很出色之外,生活中也是皮划艇的半职业选手、骑行俱乐部的老板,爱好非常多。有狂热的爱好,并且能在爱好的事情上做得很好,同时工作也做得很好。

他们的家庭观念也很重,不会在节假日加班,而是会陪家人。

海程:

他们的状态很好,很自洽。不像小白说的创始人那样“啥都想要”。

学习,要找到正确的标杆

白一喵:

我好像,找到一个答案了。

回到刚开始海程说的故事,他们的头脑、地位、资源超过一般人,按理说选择也会更多。似乎他们应该找到一个好的标杆,作为一个“有钱有资源,但不快乐”的人,应该想办法找到和认识“有钱有资源,并且活得快乐”的人。

当我们聊个人成长,投资套利的时候,应该去找谁来学习?当然是要找已经有结果、赚到钱的人,而不是找没做到的人瞎学。

就像你考试30分,你找个60分的帮助不大,你应该要找总是考100分的人来学。

同理,有钱有资源,但不快乐,你就看看那些快乐的人在干嘛。我相信这个调研的过程能够帮人打开思路。我倾向于认为,人有主观能动性,他们需要的只是看到一个之前未曾见过的可能性

海程:

我想起《Man立》这档播客,开篇提到很多男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是母亲在陪伴,父亲的角色缺失了,大家没想过让爸爸成为榜样,爸爸可能也没想要当一个榜样。

导致大家的榜样可能是学校里的胖虎,电视上的马云,历史上的王侯将相。

这些标杆有问题:第一种上限太低,容易成为问题少年,第二种上限太高了,第三种就更难了。

白一喵:

这跟你所处的系统有关系。也许我是30分的人,在我的系统里,可能考得最好的人也就60分。

如果有前辈带一下我,我可能看到原来还有500分的人,但这依然是局限。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看得更广更泛,你可能会发现,有的人考的不只是一个科目,他们可能在所有的科目上都考450分。

我觉得人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你的见识会影响到你怎么对待你的环境,反过来也会影响你进入到什么样的环境。

你的见识和你所拥有的资源、财富,还真的没有什么关系。

找到属于你的游戏,获得自由

范米索:

很多人在“怎么过好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上,思维太局限了。为什么大家都要在一个行业里争个鱼死网破,在一个你不喜欢的游戏里死命地玩?

我有个客户,读了金融专业,也确实进入了不错的投行和咨询公司,但她的反应是“没感觉啊”,我能感受到那并不是她的热情所在。只不过她一直以为,自己只有这两个行业可以选。

可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职业,其实有非常多。这个游戏未必适合你,你很挣扎,你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进去,就是硬着头皮往里面挤,除此之外你不知道有什么可以选,可能只是周围主流的声音告诉你,这些公司很nb。

进去这些公司没问题,问题是:那是否和你的能力匹配?你从中得到的是不是你内心想要追求的东西?

很多人还有个问题是,如果他不去那些公司,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怎么办,该选什么。所以我能给的建议就是做排除法,先试试看自己喜不喜欢那份工作,不喜欢就去止损。

奇怪的是,好像所有人都很痛苦,都找不到自己“对口”的职业,就像是齿轮咬合不上。

我有时候也会想AI未来会是怎样的,因为他喜欢做音乐,在我看来做音乐可选择的路也是很窄的,但他丝毫不担心,这也很有意思。他觉得“我可以养活自己,养活自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的猜测是,他年龄还小,没有太多社会的压力,而且他对于赚钱这件事的欲望,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财务自由”。好像,他想要的、渴求的并不多。

海程:

因为他好像已经自由了。

范米索:

没有吧?就像他考试考高分的逻辑就是,他可以拿到奖学金,然后再去投资他的车。

海程:

财富自由是有2个隐含假设的,一个是拥有fucking money,你想不干嘛就不干嘛;另一个是,你想干嘛就干嘛,这也是所有上班的人的终极梦想嘛。

我说AI自由的点是,他知道他想干嘛。很多有钱的人,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没钱的人手上就算只有1个兵,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有可能“奇袭”;但有钱的人,哪怕手上有十万个兵,但他也不知道要攻打哪里,于是干脆保持着不让自己的大营被人偷袭的状态。

他只是想着不要失败,没想过要怎么赢。

范米索:

当我告诉AI,类似“你的同龄人已经超越你了”、“他们才xx岁就赚到了很多钱”这样的案例信息时,完全不会刺激到他产生任何焦虑。

他可能只是惊讶一会儿“好厉害”,然后就像没事人一样,该干嘛就干嘛。

海程:

当你知道你自己是谁的时候,你身边的一切就是你的数据库。你会以你的终局去思考,谁可以为你所用,哪些东西你可以不要。

但是,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你在凭本能,变成他们所有人接触过的样本,这是无法实现的。

很多时候,大家都没有想好自己“应该是谁”,很多时候都在用社会概念来定义自己,包括我也很经常会被这个东西框住。

当你选定这个框架来定义自己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走上“内卷之王”的道路。

与其害怕失败,不如想想怎么赢

白一喵:

其实海程已经反复提到一个点:如果把人生看做是一场游戏或者战斗,你应该考虑的是怎么赢,而不是怎么避免失败。

当你的注意力放在怎么赢,自然会定义赢的状态。但大多数时候,大家都在回避失败,你只是在逃避一个虚空的恐惧。

就像 fucking money,很多人只是听到媒体说这很重要,以备生病、意外等风险发生,但这笔钱需要攒多少,风险的不确定性有多高,你是否一定需要这笔钱,他们其实都没有想明白。

包括念书也是,有很多人想要考研考到清北复交,有人很明白为了什么,但也有人只是因为听说没有好的学历就去不到好公司,以为自己的人生败笔就是学历,于是想要“弥补”。

实际上这是一种“防守思路”,不是说这样不对,只是你要知道,防守行为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你防住了,但你没有去打真正要打的战。

与其害怕失败,从而建立回避体系,不如想清楚你到底要什么,并积极争取你想要的结果。

海程:

我之前很擅长游戏化,非常善于操控自己,但难点在于你不知道用什么来驱动自己。我尝试过各种已知的指标,比如钱、旅游,但都无法激起自己的内在动机。

你为了赢,但你赢的是啥?

我把所有的行业都拉出来,避免盲区。逻辑是你看过足够多的信息之后,有足够多的选项。但问题是,选项过多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诅咒”,这涉及决策。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选择里,逻辑上你不可能获得“全局最优解”。

就像爬山,你选择了北京最高峰,最多就是一千多米,别人去喜马拉雅可以到达八千米。

当你的时间和理性都有限的时候,很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最正确的解”,只能是尽量走出你自己的“相对最优解”,并且不要后悔。

赚钱这件事,你一定是聚焦一个很小的点做到底,投产比才会达到最大。但副业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效率最优可能逃避不了风险。而副业就是更多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对冲,甚至是获得更好的投产比。

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选择的策略也会不一样。就像乙方最好的策略是冒尖,而甲方最好的策略是平衡。

我的12月里,甚至有十几天都在怀疑,我目前做的一切是不是都是错的。因为我有一个信息源是历史,以史为鉴,已经看到了很多事情的终局。

看到的东西太多,有时候也是一种困扰。

那次内卷之王的局之后,我跟人吃饭聊到“平信徒是最快乐的“,他不会怀疑,他相信自己照做就可以上天堂。

而神职人员,不一定虔诚,因为看过太多教会法之类的东西,他就会产生怀疑:是不是有更好的路径,我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对的?

教练的意义:带你循序渐进

白一喵:

这让我想到了教练的一个意义。

“全局分析“看起来很棒,如果看成一剂药,服用需要非常小心。如果人的自我足够稳定,你知道自己是谁,拥有足够多的信息并不会给你造成压力,反而能够服务于你。

但麻烦的点,这不是学校里的课,不会分步骤来,不会先让你认清楚你是谁,再让你进行选择,而是一个循环往复上升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需要教练帮你把关,判断你处于什么阶段,看这个东西应该看到什么程度。

一旦过了度,看起来很棒的东西可能也会有害,比如让你更加焦虑,注意力分散,无法聚焦于你想要的东西。

海程:

如果你看得过于长远,可能会觉得当前做的事情毫无意义。

甚至有可能你赢了,发现自己赢的是一个“假目标“,就像艰苦卓绝攻下了一个阵地,最后发现,诶,打错了。

白一喵:

过程中人也在学习,认知也会进化,理论上,这个战不一定要打完。

有可能你打到20%,对局面有了新的理解,发现原来追求的东西并不是我想要的,或者有偏差需要及时调整。

所以并不是根据你最开始的决策一条路走到黑。

海程:

这就特别像 “星际争霸”,地图上有迷雾,你不可能看到全貌,必须要走到那个位置才知道。

范米索:

这也像你不可能一上来就学微积分,肯定是从加减法开始。

你的人生轨迹最开始是被规定好的,在学校的系统具有极高的确定性,但进入社会的系统后,没有人给你制定剧本,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自己未来的走向。

每个阶段也有对应的修炼,只是每个人的修炼时间可能不一样。但基本上都是从工具人开始,慢慢积累高阶的技能。

大家无法从“内卷模式“跳出来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路径依赖“,长期处于被规划好的路径中,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在更松散的社会环境反而会乱

不像在Vol.18提到国际学校的路线,课程体系会插入戏剧、艺术类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甚至可能会出现体育老师请假了,才轮到数学课老师顶上的情况。

白一喵:

这绝佳模拟了社会环境,很多事情富有不确定性,不会按照你想要的方向和节奏发生。

社会往往会剥夺你的快乐,塞给你痛苦的东西。

范米索:

在Vol.17我们也提到 独立思考“真的太难了,单看“独立”和“思考”,任何一个都已经很难了。

在目前这个社会,可能靠关系进公司的人不少,你不自觉就参与了这一场默认的“潜规则”游戏,觉得自己不这么玩就输了。

有可能玩到最后,你才猛然发现,已经不是自己最初想要的目标了,而是逼不得已被推着走。

白一喵:

即便那是你想要的目标,但这个实现目标的方式,完全比你想象中更多。

有人在做自己不舒适的事情,会说自己是被逼的,周围的人都这么做。但其实不是的,首先,这件事真的是你一定要做的吗?即便是,你难道没有别的解法了吗?也不一定,只是因为你没看到而已。

总结

白一喵:

1.挑选合适的标杆。

2.理解并接受人的差异性。

即便是有钱人,也分开心与不开心,开心也分很多种。

3.尽快掌握应对变化的能力。

世界一直在变化,你不可能通过学习确定性的东西,使得环境变得固定,这是一个妄念,你最好尽快放弃这个妄念。

范米索:

关于差异性,它确实带给我好处,那就是我今年欲望降低了,能量提高了,反而得到了更多东西。

当我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发现我很喜欢看独立站,这大多是外国人建的。

建议大家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最好的情况是你能够置身当地的环境,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进行链接,观察当地人的思维方式。

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也要尽可能借助互联网,了解多元的文化的资讯。不要局限于中文世界的信息,因为长期处于固定的文化与生长环境中,你可能会有思维的惯性。

成年之后思维要转变就更难了,所以尽可能走出去,到外文世界多看看。

语言绝对不是问题,你可以借助翻译。

海程:

我最近对“执行力”这件事有更多理解了。

执行力分两种,一种是只有一条路被逼无奈,另一种则是你把投产比、做事的步骤细化到极致,想清楚了你就能立刻执行。

日常世界里,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很简单的。

就像我们的播客《空无一物》,现在已经有很多粉丝了,但我们真正在做的事情无非是三个人围在一起说话,然后交给另一个小伙伴去剪辑配图找音乐。

拆开来看无非是一个个的动作,有哪一个动作很难吗?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事情对你来说有没有意义,也就是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在一个全局地图,有人开局已经占据东南西北的四个高峰,看起来很美好,万一他其实只想要东南角的山沟,而不是山峰呢

范米索:

我们为什么要去寻找差异化,也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个动作当下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你需要走出去和人交流,碰撞出更多的东西。

互联网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可能性,你完全可以借此链接到和你思维不一样的人,不要去排斥差异性的思维。

我和AI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但我们不会因此吵架,从他的立场进行解释,也完全说得通,甚至给我带来新的启发。

他打破了我对一些东西的设定和想象,经常给我一些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其实是补充了我的视角和创作,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尽可能去接受差异,并仔细想想这个差异可以给你带来什么。

于我而言,AI和我的差异性,给我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灵感,让我在创作上有了更好的突破,反而成就了我的事业。

白一喵:

最后补充我最近的一个思考,别人的立场可能会影响给到你的地图。

很多人的剧本是别人交付的,都是别人在告诉我们这么做会更好,但大家要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可能是出于不同的立场。

触发我思考的点是,最近找我做MBTI的客户,有的是从外企出来的,他们的人力部门也采购过MBTI的测试,但是测试结果和我这边聊出来的结果很不一样。

我后来想了想,是因为立场不同。站在公司的立场,他希望你可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可是我的视角是完完全全以你为中心。

我在意的不是你以后是否去创业,职业发展是什么。来找我的人,我要对你负责,我要让你快乐,让你得到持续的成长,增强你的能力。

而公司或者组织给你的地图,多多少少带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很有可能你拿到的地图不完整,这件事不一定构成问题,但这个事情你要知道。

-END-

希望我们的播客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收获~

下期预告

Vol.21 听众答疑

如何看待公众人物道歉?

如何优雅地赚钱?

更多精彩内容请移步收听,播客节目 『空无一物』

编辑 | 方糖呐

图片 | 方糖呐

主播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