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介紹』

欢迎来到“空无一物”,这由三个无业游民发起的一档以赚钱、生活、成长三点为主轴,融入历史、战争、西方文化、投资等视角,结合当下去探讨我们该如何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活(生存)”

🎵您可点击上方图片扫码收听播客在pp「阅读原文」也可在苹果 podcast、小宇宙搜 “空无一物” 订阅我们,收听本期播客。

摘要: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米索。欢迎来到空无一物,这是一档由三个无业游民发起的播客节目,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如何科学艺术的向别人求助。先由这个话题的发起者小白来说说为什么会想到发起这个的话题?

小白:因为我们三个人的工作都有涉及咨询方面,本质都是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困扰,需要我们再去查阅学习。其实虽然是我们在帮助别人,但实际上我们也在寻求别人的帮助,而且我们之前也是这么一路成长过来的,因此学会科学艺术的提出问题,无论对于求助者还是施助着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话题。

米索: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这个话题。第一是我们作为求助者,我们怎么向外界寻求帮助;第二是我们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们希望遇到怎样的客人来正确的寻求帮助。

作为求助者如何向外界求助

小白:我先谈一下求助的本质,虽然我们从字面上理解求助是指向他人寻求帮助,但是我理解求助的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价值交换,求助者和咨询师应该是一种基于价值交换的合作关系。

说到价值交换肯定有很多人会想,不就是求助者付出金钱来换取咨询师的解答服务。这样说肯定没有错,但是我指的价值交换不仅局限于此,其实求助者手里有一个很关键的可用于交换的东西就是一个好的问题,因为对于咨询师来讲一个好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首先,一个好的问题会带给咨询师一种职业上的满足感,对于咨询师而言智力上的挑战感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咨询师每天都收到很多没有营养的问题,他肯定也会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价值。

其次,一个能超过咨询师见识的问题,可以促使咨询师去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对于一个咨询师水平的提升就很有好处了。所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打开你们之间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金钱换取服务,你们之间可以有一些更多的交流探讨,这对于求助者和咨询师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海程:我可以以我自身为例来说一下我是怎么做的。我一般的方法是会提前准备一个差不多一两千字的文档,在文档中我会写清楚我约你来是解决哪些问题,我的背景情况是怎么样等等这些。

比如以健身为例,我会把我之前做过的包括拉伸、各种各样的康复训练、中医扎针还有一些可能不那么科学的健身方法都先交待一遍,然后我再介绍说这些里面哪些对我没有用,哪些对我还有点效果,最后我会尽量去收敛我的问题,我会把我的问题做成一种选择题的方式,而不是一个特别宽泛开发的问题。

这个时候效率往往就非常高了,咨询师就可以直接告诉我这些a、b、c、d选项应该选哪个,别的为什么不对,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比较充裕,他有可能会带着我把整套知识体系再过一遍,我们还可以再深入探讨到更多的问题,这样对我们双方的体验都是非常好的。

包括我之前跟一个中科院的脑科学专家聊过,聊之前我看到这个专家底下评价说有他比较暴躁,但是我后来跟他聊得还不错。然后我就想有可能是因为别人没有提前做准备,再加上脑科学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学科,所以别人整体和他聊下来会体验不好。所以我认为做好必要的提前准备还很重要的。

米索:我觉得求助者要有一个技巧就是换位思考就是说求助者要先把自己代入到咨询师的角色。

以健身为例,我们在求助之前可以设想是有人来求助我们关于健身的问题,那这样我们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肯定要去调研,因为减肥方式有很多流派,比如生酮减肥、地中海减肥还有低碳减肥等等,我们就要去网上先弄清楚这些都是什么概念,然后定清楚这些东西我是否去进行过尝试,以及尝试的效果怎么样。

可以把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以及我们自己测试过的知道的一些信息列下来,同时把我们自己测试的效果也列出来。这时候咨询师在看到这样一份报告之后,就可以非常清晰的指出我们的误区,以及更切身的给我们做出指导。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觉得说,这些不都属于咨询师的工作吗,我们这样做不等于替咨询师做事情了吗。实际上你这么做是为你自己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比如你花500块约了一个一小时的咨询,如果你不提前做功课,就意味着你要白白损失很多的时间去跟咨询师来沟通互动,这样可能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可能你还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如果你提前做好这些功课,咨询师就可以更快的了解你的背景情况,这样就能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上了。

小白:我还想补充一点就是求助这个事情是分场景也分人的,比如说我们向专家求助和向我们身边朋友求助是不一样的。我们向好朋友求助的时候就可以问的很随意,而好朋友给我们的回答也可能不那么经得起推敲,当然不是说朋友对我们有恶意,只是说他的回答有可能只是基于他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毕竟他也不是专业的,所以他的回答有可能有一定偏差。

但是咨询专家就完全不一样了,我认为通常专家会扮演两个角色,第一个就是专家肯定在这个领域里面比一般人了解的更深,专家能够帮我们去纠正一些错误的概念

第二个就是专家一般都有一个特点,专家的发散能力特别强。还是以减肥为例比如说,普通人只是看到了你最近体重长的很快,但是专家脑中可能就已经想到的了你身体是不是有可能什么病症,才导致你过快的体重增长,这样就完全把这个问题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了。

并且我认为大部分向专家求助的人,都是有这样一个心理诉求,就是不光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很想知道这个答案背后的一些原因,这个确实是只有专家才能给到我们的,所以向他人求助不仅要有好的问题,同样选对人也很重要,当然我也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要选择向专家求助,这主要还是取决于你个人对这件事的诉求。

海程:我也想补充一点就是专家不仅可以给到我们一个更专业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增强我们完成这个事情的信心因为很多时候其实大家道理都懂,但是就是不做,而不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大家不知道这事靠不靠谱。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快速减肥的方法,这个时候我们心中是存有疑惑的,因为很明显这没有任何相关的理论来支持这些方法,然后我们只要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很容易没有信心继续做下去了。而专家往往可以凭借他的专业知识让我们更加信服,其实人是很看重投入产出比的,就是说如果投入一分的力量,就能获得十分的结果,那大家肯定立马干劲儿十足。

很多时候我们半途而废不是因为缺乏毅力,主要是因为没有动力,专家很大程度上可以把我们将要获得的回报明确化,这个时候我们做这个事的动力就相当于可以被量化了,所以我认为专家不仅可以给我们一个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会提升我们执行这个方案的动力。

小白:我用我最近的一次向外界求助的经历为例,来说一下我是怎样向外界求助的。其实对我来讲向他人求助已经是一个非常高频发生的事情了,频率已经高到有时候你突然问我,我可能一时都反应不过来有哪些是在求助。

我是认为一个人越是在一个专业或者一个特定的领域有很长时间的研究,他的脑子里越是会不断冒出新的问题,然后这些新的问题一定是要通过跟更多专家交流才能得到答案的。其实这周我就刚向一位专家求助过,这个专家是我之前参加培训认识的一个讲师,这个讲师在这个领域是很厉害,然后我就给他发了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的结构大概是这样:

首先我这样打了一个【背景】然后我就说我这边可能就有一个什么样的客户,客户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为什么我认为这个客户相对来说会比较特殊。接下来我又这样打一个【问题】然后我就说接下来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了什么样的一个状况,目前我的分析是怎样的,我准备接下来用什么方法来应对。

最后我明确抛出了两个点:一个是我刚才这个做法有没有一些问题;另外一个是有没有一些更好的思路,或者有没有一些材料可以给我借鉴。我发过去之后很快就给了我答复,并且这个答复确实解决了我的这个问题。可能我们整个沟通过程20分钟都不到,就非常高效的解决了问题,这个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下。

作为咨询师更喜欢什么样的客户

海程:首先,对我来说如果对我的客户进行评价,只是80分到100分的问题,因为我对客户是有一定筛选的,可能早期的时候我确实会遇到60分的客户,但是后来我很擅长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归纳,我最后能归纳出来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然后以后就尽可能的少接这种人的单子。

其次,对我自己而言比较好的体验的状态,其实说白了就是客户准备比较充分。因为我是会提前给客户一个表格来填的,然后客户填完我会大概看一次或者两次,接下来我再给客户抛一些问题。我们的开场就变成了我让客户重新复述他的问题,客户能把他的关键问题说出来,然后我再从宏观背景,到微观层面一些具体的方案,给客户讲解一遍,最后结束。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最后,我想说一种我比较讨厌的情况,就是客户不懂得取舍比如让我给他推荐一个离家近、挣钱多又工作轻松的工作,但是哪里有这么完美的工作。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要学会懂得取舍,不能一味地追求完美。不能说我介绍给你以个挣钱多又离家近的工作,然后你告诉我工作太累;我介绍给你一个工作轻松又离家近的工作,然后你又告诉我挣钱太少。那这种咨询我认为对双方都是没有意义的,就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其实还是回归到最开始的问题,这些人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他们准备不足,他们不够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才会什么都想要。

小白:首先,我其实是有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在的,就是通常付费非常爽快的一般都不会太差。因为付费这件事情可以反映两个方面,一方面代表了客户的经济实力,客户经济实力不错,那这个客户的自身能力也不会太差,另一方面其实也代表了客户的一个基本态度,客户愿意为此付费,说明客户比较重视这次咨询,客户相应的准备也会相对比较充分。

其次,我说一下我比较期待遇到一种什么样的客户,我特别希望我的客户能够表现的更加主动一点。这个主动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客户前期能做更多的准备,尽管我肯定会要求客户做一些准备,但是如果客户能够在我要求的基础上准备的更多,最后呈现的效果一定是更好,并且整个咨询的过程也非常轻松愉快。

另外一方面主动是说客户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给我更多的反馈和响应,客户如果不赞同我当时说的一些内容或者方案,客户要在当下表达出来,或者在咨询过程中客户所产生的一些不好的情绪,也要表达给我。不要因为害怕冒犯到我就不表达,等到后期执行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再重新开始沟通,这样就会造成效率很低。所以在保持尊重和礼貌的前提下,如果客户不认同我所说的任何的话或者任何的信息,最好都要在当下表达给我。

米索:首先,我先说一下我特别不喜欢什么样的人。因为我平时微信上加的好友比较多,可能有些好友我们之前根本就没有互动过,然后突然一天就给我发消息说咨询我什么什么问题,可能最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会出于好心,去稍微解读一下他们的问题,但是到了后来我就越来越不喜欢,这种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拿来主义”。

倒不是因为我多么的功利,我只是感觉他们的这种做法缺少对人最基本的尊重,哪怕你先给我发一个红包,当然金额不一定有多么大,起码你要让我感受到别人对你的帮助不是理所应当,这才是你请教别人的一个最基本的态度

对于我的客户肯定也是分两类的,一类是让我感到很困扰,一类是让我感到服务起来特别爽的。首先,第一类让我感到很困扰的一般包括两种,一种就是我们之前讨论的准备不充分的,这种客户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可能自己都没有考虑清楚自己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一个问题,他给我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比如他直接告诉我现在工作上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他的一些最基本的背景都没有介绍给我,所以我就很困惑,我不知道怎样去回答他这个极其宽泛的问题。

另外一种就是会对我刻意隐瞒个人信息的其实我也没有问那些特别隐私性的问题,我只是问的是一些大家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是我还是会遇到有的客户会说这个是我的保密性问题,不能回答。

这样就不仅让我的工作很难展开,还会让我感受到对我可能不是那么的真诚。尤其是在做一些职业规划方面咨询的时候,我一般会问到客户的收入情况,因为有时候职业规划是会和收入挂钩的,我要根据客户现阶段的一个收入状况,来制定下一步的职业规划方案,这时候有的客户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很隐私的问题不想回答,甚至有的客户由于对现阶段的收入不太满意,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真实收入情况,感觉说出来会没有面子。

这种情况我就更难理解了,因为你本身来找我咨询就是为了要解决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真的需要适当放下自尊,勇敢的剖析自己,因为我只有了解到你最真实的状况,才能更好的帮助到你

最后,我来讲一下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客户,这种客户一般都有一个特质:他们往往在咨询之前会自己绘制一个脑图交给我,把他们的问题背景、个人情况等等全部介绍的很详细,并且告诉我他们现在需要哪些帮助,为什么会来找我问这些问题,这样我就可以很明确的帮他们操作了,并且我发现在我给出他们一些方案之后,他们真的会去执行,并且可能在一周之后会跟我再来讨论他们的一个执行情况,还有又遇到了哪些问题等等,他们会以这样的一种来回互动的方式告诉我到最后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也是很不错的。当然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成果,我也会觉得我的付出被量化了,我也很开心。

专家和教练的区别

小白: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在真实生活中不用把专家和教练分的那么开。专家更多倾向于直接给出建议,教练更多是通过发问的方式做一个引导,然后非常适量的给一点小的建议。教练的产生更多的可以归结于人的一种非理性,其实有些道理我们大家都明白,但是我们就是不去做,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教练来引导我们做这个事。

其实我从我接触到的客户来讲大概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我要说明一下客户对我都有价值,只是对我而言难易程度不同。一类客户就是虽然他们目标也许定义的没有那么清晰,但是他们大的方向是清楚的,也知道自己为什么想要这个东西。

那教练的过程无非是我通过发问帮你去确定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最后你要的成果具体到底是什么样子,再看你的现状是怎样,这中间的距离到底有多少,再看你现在手上有什么样的资源和方案,能不能扩展出一些新的方案,最后我们再确认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要往前去做,和具体是怎么来一步一步实现。所以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链条,这样的教练过程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第二类可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这类客户来找我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非常多的专家,并且我了解之后这些专家之前给的方案都很好,每个听下去都能达到好的目标,但是他们就没有按照去执行。这时候我就会发现在这些客户脑子里是存在一些旧的观念的,并且这个观念跟他使用的目标是不匹配的

一般来说这个观念又可以分为三个类别,第一个类别概括来说就是我不相信。首先他不相信这是自己能做到的,甚至他不相信这是人类能做到的事情。造成这个观念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见的不够多,尤其是跟他背景相似的人的案子看的太少了。

第二类观点就是说我不能,尤其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可能在还没开始,你通过他的语言就已经能够捕捉到他在自我设限,这类人忘记了人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如果你知道了你要去哪,你的路径分析清楚了,你一下做不到是不要紧,就是我们是没有所谓失败这个概念的,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但前提是你要一步步着手去做,即便你现在办不到,通过具体实践中得到更多反馈,你是可以慢慢变得从不能到能的。

最后一类观念就是我不配,我觉得这是最麻烦的,这就有点类似于像心理辅导的过程了。我会发现一个观点我已经陈述的很好了,事情的逻辑也理得比较清楚了,但是他就是没有办法发自真心的相信,他本质是在传递一个他觉得“我不配”这样一个观点。

总结:给想要咨询的朋友们的具体建议

海程:我来说一下我觉得最重要的几件事情。首先,要能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是说能提出关于自己切身要解决事情的问题,不要问特别大特别空的问题。然后,就是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在现场进行发散式的提问,最好能够给出自己曾经做过的尝试和背后的思考,能让咨询师尽可能的了解你的思考背景。也许你自己给出的一些解决方案不一定特别完美,但是至少要提前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提升咨询师对你的印象,让咨询师更乐于帮助你

小白:我在具体操作上给出一个建议,如果是针对一个具体的或者重要的问题,一定要把它写在纸面上。比如说我们在脑中想关于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以问题的形式一条一条的写下来,写完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看一下哪些问题可以归成一组,然后你再去看看你归纳出来的这些问题是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看得懂。

因为这个过程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写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把脑子里面的一些冥冥想象的东西还有互相碰撞的观念清空掉,而且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工具,说不定我们在写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就已经找到了答案,这样还省下了咨询费。

米索:我主要想说两点,第一点就是首先做好自己的预期管理,不要指望着咨询师能够一小时帮我们搞定所有的问题,不要类似于把自己全部身家都压在咨询师身上,强迫咨询师一定要给一个所谓的完美答案。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对自己坦诚以及对咨询师坦诚因为这是对自己的负责。**毕竟咨询师是来帮你解决问题的,所以不要有太多的自我否定,或者担心外界对自己的目光审视等等,做到相对的坦诚在咨询中很重要。

希望我们的播客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移步收听,播客节目 『空无一物』

主播:

图片
图片
图片

欢迎关注我们此外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同时我们也期待您的反馈,如有任何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或者我们三个人的公众号给我们留言。

与此同时,也欢迎对我们进行打赏,打赏金额将被三人均分及播客制作投入。